艾灸疗法精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艾灸疗法精学习教案.pptx

艾灸疗法精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概念艾灸的起源与发展艾灸的选材(xuǎncái)与制作艾灸的作用艾灸的方法灸感、灸量及灸法补泻艾灸的治疗原则艾灸的注意事项灸法的临床应用举例“灸”,灼烧之意。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bìngbiàn)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激发经气,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艾属草本(cǎoběn)菊科生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除此之外还有新艾陈艾之分,陈艾一般呈淡黄色,而新艾一般呈青绿色。自古医家用艾来灸百病,所以也把艾称作为灸草,又有“百草之王”之称。什么(shénme)是好的艾条艾绒(àiròng)的制作艾柱的制作(zhìzuò)艾灸(àijiǔ)的作用(一)温经散寒(二)扶阳固脱(三)消瘀散结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zhèngqì),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常用(chánɡyònɡ)灸法隔物灸(一)隔物灸操作方法1、制作姜片:将鲜姜切片,厚0.2~0.5cm,直径约2~4厘米,中间(zhōngjiān)用针穿数孔;2、定穴,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3、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姜片烧坏时更换姜片;4、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灸5~7壮至皮肤潮红,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治疗因感寒而致的呕吐、腹痛、痛经以及(yǐjí)风寒痹痛等。操作方法:1、病人仰卧屈膝,肚脐凹陷者,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2、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点燃灸之。艾炷燃尽,易炷再灸3、患者(huànzhě)出现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亡阳脱证不拘壮数,灸至病情好转,以期脉复、肢温、证候改善为止)/治疗急性寒性腹痛(fùtònɡ)、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四肢发凉等。3、隔蒜灸/用于治疗(zhìliáo)淋巴结核、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未溃疮疖、乳痈)及虫、蛇、蝎、蜂蜇咬伤等病证。将艾条悬放在距离(jùlí)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3~5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施灸10~15分钟。艾条灸悬灸操作方法1、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bùwèi)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研究温和灸法治未病适应症:慢性病、虚证。/2、雀啄灸操作方法1、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左右(zuǒyòu)移动或往左右(zuǒyòu)回旋熏烤施灸。适应症:筋脉痹阻、风湿痹痛。以上诸法(悬灸)对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但温和(wēnhé)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灸治急性病。操作方法1、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20~30分钟,一次可灸数穴,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有调和(tiáohé)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适应证:痹痛、麻木、痿证,以及妇女、儿童、畏灸者。/灸感、灸量及灸法(jiǔfǎ)补泻二、灸量概念(gàiniàn)1、指施灸数量的多少。通过艾炷的大小、壮数来计算。2、灸量原则火足气至,适度而止。运用时结合患者体质、年龄、病情、施灸部位等因素考虑。一般直接灸用小炷或中炷,间接灸用中炷或大炷。灸量不足,火候不到,就达不到治疗目的。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施灸部位、病情等因素确定灸量。灸量选择(xuǎnzé)一览表三、灸法(jiǔfǎ)补泻灸法治疗原则1、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3、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4、凡病在上部者,肩隅、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5、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6、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jīngcháng)灸更妙。7、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灸法(jiǔfǎ)的注意事项五、施灸注意点1.诊室环境,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烟雾过浓污染。2.施灸时注意安全,防止艾火脱落,烧损皮肤、衣物。3.灸疗中若发生晕厥要及时处理,方法同晕针。4.对于过饥、过饱、过劳、酒醉、情绪不稳定者,不宜立即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