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四首研究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外古诗词四首研究学习教案.pptx

课外古诗词四首研究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课外古诗词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xíngjūn)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jiāoxué)目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把握诗的意境,熟练背诵诗歌。2.学习诗中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朗读古诗,了解大意,品读赏析1.播放朗读视频,学生听读要求:注意听朗诵的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2.自由朗读。要求:把自己想象成诗人,以内心独白式朗读。3.指名学生朗读读。集体评议(píngyì)。4.译读。要求:对照课下注释,读懂词的意思。5.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jiānɡshuǐ)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作品赏析】《峨眉山月歌》是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bànlún)”,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人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2.“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影”指什么,本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yīfú)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影”指月影。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该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3.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同意,全诗以月为线索,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离乡江行的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江南逢李龟年杜甫(dùfǔ)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chuílǎo)别》《无家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作品赏析】《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fēngfù)的时代生活内容。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fēngfù)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出了时世凋零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问题研讨】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比喻国运衰微(shuāiwēi),人生落魄,盛时不再。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一语双关,蕴含着对人世沧桑、身世飘零、盛世不再的惋惜和深沉的感叹和深切的悲伤。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dēnggāo)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作者简介】岑参(公元715-770年),唐代诗人。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岑参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wénhuà)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有《岑嘉州诗》七卷。【作品赏析】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作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dēnggāo)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dēnggāo)”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