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凹隧道富水溶洞涌水施工对策及治理.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径凹隧道富水溶洞涌水施工对策及治理.doc

小径凹隧道富水溶洞涌水施工对策及治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小径凹隧道富水溶洞涌水施工对策及治理小径凹隧道富水溶洞涌水施工对策及治理[摘要]本文广州市增城至从化高速公路小径凹隧道富水溶洞涌水治理施工工程实例,详细阐述隧道溶腔涌水治理关键技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关键词]增从高速公路小径凹隧道富水溶洞涌水治理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概况1.1工程概况由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广州市增从高速公路S13标小迳凹隧道进出口分别位于广州市增城市派潭镇和从化市江浦镇境内,隧道洞身处于大金岭西南、小迳村以西,横穿小迳凹山体。隧道最大埋深约160m,设计为上下行分离式独立双洞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左线隧道起讫里程:ZK6+891~ZK7+785,全长894m;隧道平面线型进口为直线,出口为圆曲线,曲线半径R=1800m;纵面线型为+1.3%和-2.5%的人字坡。右线隧道起讫里程:YK6+883~YK7+785,全长902m;隧道平面线型进口为直线,出口为圆曲线,曲线半径R=2000m;纵面线型为+1.3%和-2.5%的人字坡。隧道选择采用拱部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的单曲墙式内轮廓断面,该轮廓净空面积为68.31m2,净空周长为32.30m。原设计施工采用新奥法双洞双口出口端单向掘进,后由于总体工期调整原因变更为双洞四口掘进,Ⅱ、Ⅲ围岩采用两台阶施工,Ⅳ、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施工。1.2水文地质气象特征该隧道地处低山区,隧道北侧大金岭山顶标高340.1m,隧址内小迳凹最高为257.7m,隧道洞身地面标高最大255.6m,最低隧道洞口标高92.08m,相对高差最大165.62m,山体走向基本与路线垂直,山坡植被主要为灌木、乔木和果树,洼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居民稀少。小迳凹隧道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区内年平均气温21.8℃,极端最低气温-0.3℃。极端最高气温39.1℃。年平均降水量约1680.5mm,日最大降水量284.9mm,时最大降水量101.1mm。雨季的开始期在4月初,结束期在9月底,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1%。年内暴雨较集中在5~9月份。年蒸发量1400~16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本区风向季节性变化比较显著,从春季至初秋盛行偏南风,秋季至冬末盛行偏北或偏东风,年平均风速1.9m/s。线路所在地受台风影响,台风季节常出现在每年的5~9月,工程施工过程及运营期间可能遭受台风暴雨的影响和破坏。小迳凹隧道横穿小迳凹山体,隧道区无大的地表水系。仅隧道起点以西约1Km有一拖罗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约57.50m,库水水位远低于隧道洞口底标高92.18m,且远离隧道,库区水体对隧道无影响。隧址区地处低山、丘陵区,隧道地形特征为洞身高、洞口低。地表水分水线近似以小迳凹北东~南西向的山脊线为界,大气降水以地表迳流的形式向山脊线两侧排泄。地下水主要为强风化~中风化层中的裂隙水,局部为松散层中的孔隙水,富水性弱,透水性较弱~中等,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相邻含水层的侧向及垂向补给。由于地形陡峭,地下水上部相对隔水层厚度大,地下水直接接受降水补给程度低,地下水含水层在地形切割强烈处以散点状泉水形式出露,或向相邻含水层排泄。勘察期间测得SZK103附近单泉流量为1.23升/秒。而据广东省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1:200000水文地质普查资料,泉流量一般为0.05~3.12升/秒,地下迳流模数6.657~9.33升/秒·平方公里。地下水含水量中等.工程场地属于华南准地台南岭构造体系佛冈—丰良纬向构造亚带清远—安流纬向断裂带南缘、增城隆起北缘,从化复式向斜为介于其间的次一级纬向构造,新华夏构造体系粤中凹陷北东向广州—从化断裂带纵贯其中,是区内成为纬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复合交接地带。路线区位于从化复式向斜的南翼。广州—从化断裂带的东侧,构造以纬向构造体系东西向压性断裂为主,其次为新华夏构造体系北东向压扭矩性断裂。该隧道施工区内未见较大断裂发育。隧道场地属深变质岩区,岩性复杂,突变性大,差异风化明显,受近南北向区域构造应力影响,岩石普遍具有挤压破碎现象,局部构造分布有构造角砾岩等。2富水溶洞涌水情况描述2011年2月16日晚上20:30点,小迳凹隧道出口右洞在进行右洞下导右侧(进洞方向)YK7+380处放炮之后,20:50隧道进行通风,出渣班进洞准备出渣,发现在YK7+380处左侧(进洞方向)下导拱脚位置有一处水洞,空洞内存有大量地下水,水洞位置自隧道轴线向左侧横穿隧道并向左侧围岩内侧延伸,延伸长度至少8m(里边长度无法测量),水洞高度自隧道底板向下6m左右。该水洞出水无压力,出水量极大,现场用2台75kw水泵24小时几乎不停向外排水,该水洞水位一直未下降,现已将YK7+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