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师德师风自我反思活动师德师风自我反思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年活动,是我县教育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新阶段教育系统的基础工程,是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这次教育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层次深,是一次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机遇。通过前一阶段认真深入的学习,我逐渐把握了这次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年活动的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了内在的精神动力,不断促进自身职业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本人觉得获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一、对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缺少创新和主动性。工作的安排和组织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和持久性。当工作头绪纷繁复杂的时候,有时就无法合理平衡轻重,处理时方式方法就很是不科学。有时考虑问题欠全面,凭主观的想法办事。所有这些表现出本人工作缺乏独立精神与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还表现出我的协调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与提高。二、抓教师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学习等均浮光掠影,不求深入。前些年,本人为提高管理水平,总是虚心向老校长们学习请教,还系统地翻看过几本理论实践指导方面的书籍,觉得自己的钻劲还特别的大。但近年来似乎松懈了不少,学习的劲头远不如前些年。自己也觉得自己的管理水平徘徊不前。从事教育的职业是个智慧的职业,但这智慧来自于不断的学习,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三、学校作风建设和管理不够到位 。教育是一个极富智慧的工作,独立性非常强,强调单兵作战与同伴合作结合,在同伴互助交流上我们做得还很不够,满足于教师自己向名师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与学校实际结合形成办学特色上尚需不断努力奋斗。四、教师队伍管理不够严格。由于种种原因,我镇近十年来未增加过新教师,学校教师队伍由民转公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入伍的教师组成,年龄老化,出于对老教师的关怀与信任,在进行新课程理念教育培训上要求不严,只是在面上严格要求,对教师个人接受新课程教育的考核方面缺乏竞争激励机制。五、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育管理上凭经验上课教学时多,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施教,反思促进专业成长方面做得仍很不到位,教育质量在中游徘徊,亟需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理论引领下同步提升。六、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在办学理念上限于财力,只能尽已所能地调整了学校布局,将原来的8所完小并成了4所完小,由于均衡发展的呼声没有得到强有力的落实,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改善的校舍由于使用多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需要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和办学水平达标统筹考虑落实,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质量不高的痼疾。造成这种这种情况的原因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1、理论学习不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重要论述和规章制度等学习不够深入,对其科学的观点理解得不深不透,平时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把握的也只是只言片语,学习缺乏深刻的思考,思想和工作存在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站得不高,想得不深,看得不远。2、主动意识不够。工作中只考虑完成工作任务,只是应付上级,没有从更高更远更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工作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精益求精。3、小成即满。我发现自己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特别是老把现在跟以前比,觉得一切都很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为以前取得的那丁点的成绩沾沾自喜。通过这次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年活动,我发现这是很危险的,这种思想可要不得,感觉“满”了,那就晚了,你思想不解放,没有了进取心,就会被时代淘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顺应潮流,这个潮流实际上就是客观规律,逆流而行,太危险了。4、视野狭窄。由于缺少学习,或学习不深入,我发现自己的视野狭窄,习惯于凭老方式老办法考虑问题或是凭经验做工作,因而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工作有时候处处被动。5、甘于平“庸”。由于没能深入地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于现状,怕担风险,不敢闯、不敢干。而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就在于思想懒惰了,凡是不想动脑子,工作中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甘心平“庸”。究其根源,还有是学风不正,从主观上讲,主要是学习起来做表面文章,随意性大,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习不认真、不刻苦,满足于一知半解,不在掌握事情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知其然而不想知其所以然,通过学习反思,我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懈怠和不足感到汗颜。为此我将通过以下措施弥补自己的不足。一、认真学习党适应能力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要以这次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年活动为契机,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和一位合格的教育管理者。积极探讨理论内涵,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的敏锐性;全面认真系统地学习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各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各国教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