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二语文教案多篇【说明】初二语文教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初二语文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用法,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2、理解文中出现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的意思。3、领会句意,把握课文思想内容。4、领会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赏析古诗文的能力。5、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6、识记有关常识,美文及名句。(二)能力训练点培养思维的哲理性,培养观察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乐观的志趣,豁达的胸怀,进取的精神(四)美育渗透点感受自然美,欣赏生活情趣美。二、学法指导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述。(课前)2、自制文体,文学常识积累卡。3、自制实词、虚词积累卡。4、自制名句积累卡。5、通过练习加以巩固。6、进行能力迁移训练。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入方法;2、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3、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解决办法:一是反复吟咏、背诵。二是讨论归纳。四、课时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进行知识抢答2、交流积累卡。3、练习巩固。4、能力迁移训练七、教学步骤(一)概述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写人,有的写景,有的记事,有的抒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要注意体会《五柳先生传》的写人方法,《小石潭记》中生动形象的写景以及《观潮》中的语言描写。同时要背诵五首诗歌,悉心体味其中的名句。(二)知识抢答1、有关文学常识2、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宇3、名句背诵(三)归纳常见虚词的用法(四)巩固练习背诵默写1、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秋词》2、《五柳先生传》中描写五柳先生生活贫困的句子是3、全石以为底,近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4、苏轼词《浣溪沙》中着重描写清泉寺的外部环境,以衬托寺庙清静和优雅的三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重点语段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年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相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文中加点词。(1)佁然:愣住的样子(2)傲尔:忽然(3)逝:离去(4)邃:深2、把上文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公似的凹凸交错,没法知道它的源头了。3、上文第1段,作者写潭水时,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具体的描写,突出了潭水清澈透明的特点。4、作者描写鱼,采用了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上文描写鱼静态的语句有怡然不动,描写鱼动态的语句有俶尔远逝,往来翕忽。5、第2段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斗折”写的是溪身,“蛇行”写的是溪水。6、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作者这样描写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情?(六)能力迁移临江之人畋(tián),得幼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d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意。幼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之友也,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注释]畋:打猎。怛:恐吓。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B)①得幼麋,畜之(养)②群犬垂涎,扬尾皆来(摇动)③稍使与之戏(玩耍)④积久,犬皆如意(心满意足)⑤以为犬良我之友也(友善)⑥抵触偃仆(俯卧)⑦益狎(亲近)⑧狼藉道上(指幼麋尸骸散乱)A.①④⑧B.①③⑦C.②⑤⑦D.②⑥⑧2、下列加点的“之”,意思完全相同的是(D)①临江之人畋②得幼麋,畜之③其人怒,怛之④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⑤稍使与之戏⑥忘己之麋也⑦以为犬良我之友也⑧与之俯仰甚善⑨共杀食之A.①⑥⑦B.②④⑧C.③④⑤D.②⑤⑨3、为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意思。(1)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C)A.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靠近群狗,经常性地把幼麋给狗看,只是让它别乱动。B.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走近群狗,给狗看幼麋(让它们彼此)熟悉,并让狗不要乱动。C.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走近群狗,经常性地把幼麋给狗看,并让狗不要乱动。D.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靠近群狗,给狗看幼麇(让它们彼此)习惯,只是让幼麋别乱初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把握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本文说明其观点的行文顺序及语言特点(二)能力目标: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