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学计划【推荐】语文教学计划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教学计划1一、知识目标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等词语;2、了解作者朱自清;3、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作用。4、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有条理地描写事物的方法;5、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6、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7、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8、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作用;2、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三、教学难点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六、第一课时七】教学内容目标1、2、4、8八、教学重点目标4九、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小学时,我们进行过这个训练:雪化了是什么?是什么呢?——(春天),同学们再谈谈春天有些什么呢?(杂言)对,春天是绚丽多彩的,我们今天也来看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是多么的美丽……(二)正课1、检测预习(1)字词(2)作者简介讲述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接受美国救济粮的故事,被北京政府誉为“有民族气节的人”。2、课文朗读(1)欣赏在欣赏中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2)自读在自读中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稍作提示),初步感知课文的结构美和融情于景的写法(不作要求)。3、感知课文(1)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回答完成)本文通过描绘什么?——(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花草繁盛等等),赞美了什么?——(春的创造力,春带给人们的希望等等),激励人们什么?——(珍惜大好春光,奋发向上等等)。(2)简析文章结构本文写了春天里的很多美景和事物,但作者是一开始就写了春景吗?他又怎样将这么多美景描绘清清楚楚的呢?(讨论完成)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你能各用两个字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吗?第一部分:(1)盼春。第二部分:(2—7)绘春。第三部分:(8—10)赞春。(3)进一步各部分条理(1)引导分析第一部分:写了“东风”和想象中的春天的“脚步”。(2)作者又是怎样绘春的呢?——第2自然段用了“一切”表明是什么写?——(总写),总写了些——(山、水、太阳);从第3自然段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小草…”“桃树…开满了花”“吹面…杨柳风”“雨是…”等等,便知是什么写?——(分写)(小组讨论完成)这五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美丽的画面?你能各用三个字概括吗?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注:在“迎春图”时要稍作引导,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3)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赞春的呢?——(比喻),作者又把春天比喻成了什么呢?——(娃娃、姑娘、青年)(板书毕,见下)(三)小结其实这美的图画并不是春天才有,也并不是作者笔下才有,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我们的心去感受身边的一切,美是有的,有名言云: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四)作业及拓展同学们,你最喜欢本文的哪一段呢?你能根据这一段提一些问题吗?(至少5问)(此题必作)如果是你写这一方面内容你会怎样写?(此题可作)十、第二课时十一、教学内容目标3、5、6、7十二、教学重点目标3、5十三、教学难点目标6十四、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春》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布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春》,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征描写的,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二、正课(一)指导研读第一部分“盼望着,盼望着”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强烈感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宣告春天到来,表达之情。(反复、盼春心切、拟人、喜春)(二)研读第二部分1、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完成)“朗润”写出了春山什么?——(光泽),“涨”写出了春水什么?——(涣涣),“红”写出了春日什么?——(暖人),三个“起来了”照应了什么?——(刚睡醒、张开了眼),这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拟人,勾勒出春天的勃勃生机)。2、齐读第3自然段(小组讨论完成)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同学们,读了春草图,你觉得作者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能谈谈你的看法吗?(比如:“偷偷地”写春草生长是不知不觉,而“钻”又写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子的后面,强调了小草的质地和颜色特征。“坐着……捉几回迷藏”则通过小孩的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爱春草的感情。)3、范读欣赏第4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描绘春花图的?(边提细问题,边板书,见下)思考:这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讨论:“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