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1).doc
上传人:一条****然后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1).doc

(完整word版)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音yǖ,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请你翻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6.请你用自相矛盾造一个句子。画蛇添足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注】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代装酒具。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①引酒且饮之引:②夺其卮曰其:③遂饮其酒遂:④终亡其酒亡: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本文的文体是4.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A.逐走:赛跑B.饮:喝C.足:脚D.化:变化2.选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解释。()弃其杖,化为邓林。A.他丢下他的手杖,把它化为一片桃林。B.他丢下他的拐杖,把它化成一片桃林。C.他丢下他的手杖,自己化成一片桃林。D.他丢下他的手杖,进入邓家的桃林。3.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篇神话讲的是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B.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执著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C.夸父这一神话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D.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不自量力,有消极意义。精卫填海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④(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⑥,故⑦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⑧(音同“音”)于东海。注释①发鸠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②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③文首: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自洨: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⑤少女:小女儿。⑥返:回来。⑦故:所以。⑧堙:填塞,堵塞。1.下面句中加点“是”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是炎帝之少女B.吾尝疑乎是C.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D.由是感激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白喙②以堙于东海3.翻译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5.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加点字注音。盂()沧()孰()汝()多知()乎2.解释下列加点词。(1)两小儿辩斗()(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5)孰为汝多知乎()()(6)问其故()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8.用“|”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10.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