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影响的研究.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影响的研究.doc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影响的研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影响的研究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影响的研究摘要:国际油价波动通过产品供需、产业传递、货币政策等渠道传导至国内经济体系。笔者利用国际油价与国内CPI、PPI月度数据,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及协整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描述变量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国际油价波动确实影响国内CPI、PPI变动,价格弹性是可变的,在油价上升期大于下降期;国际油价波动对PPI的影响效应大于对CPI的影响效应。关键词:国际油价;物价水平;协整;状态空间模型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D0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285)。作者简介:郑丽琳(1981-),女,安徽合肥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2-0116-05收稿日期:2011-12-09引言石油价格与物价水平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采用线性和非对称两个框架。线性框架关注油价波动与物价水平是否存在长期关系。林伯强等(2009)从协整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其他模型等四类方法来梳理国内外已有文献。此后,国内学者多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或SVAR)来研究油价波动与国内宏观变量的动态关系(张斌等,2010;吴振信等,2011)。各种模型普遍认同国际油价波动对物价水平的长期影响,但认为作用大小不尽相同。非对称框架关注油价波动对物价水平是否存在非对称影响。此类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影响非对称性”观点的提出。Mork(1989)较早区别对待石油价格的正负向变动,发现正向石油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大于负向变化值,存在非对称性。此后,大量实证文章不断涌现,多借助于非对称协整模型(Lardicetal,2008;Changetal,2009)、平滑转换回归(STR)(Reitzetal,2009;Jotsetal,2012;陈建宝等,2011)来判断油价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非对称现象。这些研究多数证明非对称性的存在,但关于正向油价变化对物价的影响效应是否大于负向变化值,则没有统一的结论。现有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也留下了一定空间。国际油价和物价水平等经济变量不断变化,若采用固定参数模型,则仅能反映长期稳定关系;若采用STR模型,则仅能反映非对称效应。本文认为采用状态空间模型能将油价与物价水平间的长期、非对称关系结合起来,利用模型的变参数特性,全面动态地刻画二者的时效关系。一、国际油价波动影响物价水平的机制分析国际油价波动通过产品供需、产业传递、货币政策等多种影响机制作用于一国物价水平变动。第一,从产品供需看,石油作为世界重要的大宗贸易品,其价格上升会恶化石油进口国的社会福利,实现财富由进口国到出口国的转移,从而对进口国物价造成冲击,即形成典型的供给冲击。石油是生产过程中的基础投入要素,油价上升迫使企业要么选择其他生产要素(如其他能源、劳动力、资本)进行替代,要么选择控制产量。要素间的替代会造成其他投入要素市场需求扩大,对应要素报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直接导致产品价格上升,进而推动整体物价水平变化。而控制产量会造成企业产能闲置、开工不足,总产出和劳动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下降对应要求减少实际工资,而名义工资具有向下刚性,使得企业不得不减少劳动需求,形成失业率上升、产出增长下降,进而产生通胀。第二,从产业传递看,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具有一定顺序,首先是上游产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然后是下游企业的加工运输成本增加,最后是居民的服务及最终商品等生活资料价格提高。原油价格上涨首先冲击国内原油生产企业,造成国内成品、燃料油、液化气等直接油气产品以及有机化工类等间接提纯产品价格提高;而以上产品价格的上涨一方面会扩展至下游的化纤制造、塑料加工、橡胶工业、农药行业、化学制药等制造业产品,导致工业中间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则会影响航空、公路、铁路、海运等交通部门,直接导致其他产业物流运输成本的提高;最后,原材料、中间品、动力、运输费用的价格波动会进一步扩散至其他工业部门、农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形成全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产业间的传导过程既会产生“输入型通胀”,也会引起“成本推动型通胀”,这种传递效应在产业链间转移,形成通胀压力。第三,从货币政策看,国家货币当局为了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政策,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油价上升导致进口国货币需求增加,产生通胀。若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