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5.1(1)电荷摩擦起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荷,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2.知道原子结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课程重点(内容)电荷原子结构★难点——摩擦起点的实质★考点——①电荷;②原子结构。★教具——玻璃棒、塑料棒、绸、皮、细小物、塑料尺、验电器★过程一、电荷1.带电体的性质: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3.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铂片张角的大小反映出带电荷的多少——所带电荷的多少简称:电荷;字母:Q;单位:库仑(C)如:摩擦的橡胶棒带10-7C云层带几十库仑质子(正电)原子核中子电子(负电)二、原子的结构→物质→分子→原子——×10-19C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摩擦起电※例1、一金属块带正电,原因是金属原子的(C)A.核电荷数增加,核外电子数目不变;B.核电荷数比核外电子数增加多些;C.核外电子数减少,核电荷数不变;D.核外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减少多些。abc例2、用丝线挂着a、b、c三个很轻的小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时,都能互相吸引,那么这三个球中(B)B.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两个带异种电荷C.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两个带同种电荷例3、用带电体去靠近吊在细线上的绝缘小球,有什么现象?但接触后立即又被推开,又是为什么?分析:吸引——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排斥——绝缘小球带上同种电荷★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小结★反思:§5.1(2)电荷摩擦起电★课程重点(内容)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自由电荷使物体带电的方法静电的利用和防护★难点——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考点——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教具——验电器++++★过程++++三、电荷在导体中能定向移动四、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可导电可带电)常见: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不导电可带电)常见: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空气、油、干木头…五、自由电荷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中几乎没有。正离子(如H+)自由电荷负离子(如O2-)自由电子(e)金属导电——靠大量的自由电子摩擦起电六、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带电感应起电七、电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完全抵消。带电体的性质八、判断带电的方法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九、静电的利用和防止危害:引起火花、击穿电子元件防止:用导体输入大地(如:运油车有链拖地、地毯里有金属丝)、降低湿度利用:静电织绒(让布带电)、除尘(烟囱里装带电网)★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反思:§15.2(1)电流和电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2.知道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使学生不怕重复,不厌其烦,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课程重点(内容)电流的形成电路的构成电路图★难点——电路图★考点——电路图★教具——电源、灯泡、导线、二极管★过程一、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1.电流有强、弱,还有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3.二极管:单向导电性二、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提供电能的装置常见电源:干电池、学生电源——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小灯泡:把电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电扇: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输送电能的装置三、电路图——用电学元件符号表示电路的链接情况的图叫~AV电流方向(电源外部、内部)①用统一规定的元件符号;②导线横平竖直;③呈长方形,布局均匀;④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⑤图与实物要一一对应。★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