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案【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0的认识》教案【精品多篇】.docx

《10的认识》教案【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0的认识》教案【精品多篇】[导语]《10的认识》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0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联系比较、建立表象(1)观察、联想:师: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师拿出一个用红布蒙着的圆柱笔筒,揭开布)这是长方体吗?它是什么?(板书:圆柱),今天,老师准备把它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大家。(教师再出示几个圆柱模型)(2)联系、想象:学生议论,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柱形的?我们教室里哪些东西是圆柱形的?(3)想一想、画一画。①.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圆柱的形状是怎样?②.把想到的圆柱形状用简图画在练习本上;③教师电脑显示:水杯、水壶、铁罐实物图并逐步抽象为立体图。(贴出立体图)(二)导探结合、形成新知1、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刚才,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这说明在生活和生产中离不开圆柱形的物体。我们应该进一步地认识它!(板书:认识)(1)请学生说一说,你想认识圆柱的什么?(生:我想知道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圆柱有什么特征……)(2)操作感知——认识各部分名称。①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怎么样?②初步发现:(学生回答)圆柱体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师在立体图上标明名称,学生闭起眼睛摸手中的圆柱,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③猜一猜,做一做。哪两个面是一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并说出自己的做法:a.可以剪出来比较;b.量半径、量直径;c.量周长;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在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④教师小结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板书:观察、猜想、操作、发现。)2、认识圆柱的高(1)指着图中高、低两个圆柱问:哪个圆柱比较高,哪个比较低,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高低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2)怎样测量圆柱的高。①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纵切模型,(师出示圆柱纵切模型图)感知两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②媒体演示:圆柱的高可以在圆柱的侧面上来表示。(师在立体图上表示出高,学生在自己的圆柱上画高。)(3)学生讨论发现:①圆柱可以有无数个纵切面,每个纵切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对边平行,说明(圆柱纵切面可以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②侧面上可以作无数条高;③在两底面之间只要量出垂直于底面的线段的长度都是圆柱体的高)(师板书: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3、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1)师:圆柱的两个底面都与侧面相交,观察一下,两个底面与侧面相交的线是底面的什么?(底面周长)(2)侧面是一个曲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你能想象出侧面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吗?(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3)讨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4)画一画、议一议:展开图可以是一个其它图形吗?如果不沿着高展开,侧面剪开可能是什么形状?(三)教学小结圆柱体有什么特征、侧面呢?这些知识你是怎么学会的?(四)、强化练习、巩固新知1、学生独立完成:11页做一做(课本)2、学生独立完成:15页1-4题(课本)3、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五)、总结整理、深化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至12页、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教学目标:1、出示一个圆柱体,学生能列举出圆柱的各部分名称。2、学生能借助日常生活中圆柱体实物,说出圆柱的特征,并用圆柱体的特征来判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3、学生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能归纳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4、学生能运用圆柱的特征动手试做一个圆柱。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圆柱的纵切模型和相应电脑课件。学具准备:自带贴有标签纸的圆柱形物体或按照教科书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剪刀、线、尺。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设计思路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课始我以新颖的故事创设情境,巧设疑问:10比9大吗?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摆、拨、写、比等实际操作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及评价比赛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认识10,首先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最后抽象出10。这样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