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本愿经内容简要工作报告本愿经内容简要2022-01-2708:00:01小编:admin13品内容大意分述如下:忉利天宫神通品第1:文殊菩萨请释尊广说地藏菩萨的因地修行本愿,如何成就不思议事。地藏菩萨因地修行,为婆罗门女,为救其母脱离地狱罪苦,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并于佛塔像前立弘誓愿,愿尽未来劫,广设方便,度脱罪苦众生。分身集会品第2:百千万亿不可称计阿僧祗世界,所有地狱处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会于忉利天宫。释尊特殷勤付嘱地藏菩萨于弥勒菩萨未出世前,度脱娑婆世界苦难众生,地藏菩萨再三请佛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观众生业缘品第3:佛母摩耶夫人请问地藏菩萨有关阎浮众生造业及因果报应之事,并广说无间地狱之罪报。阎浮众生业感品第4:定自在王菩萨问释尊有关地藏菩萨过去因地修行事宜。菩萨过去生为小国王,发愿若不先度脱罪苦众生,令得安乐,得至菩提,则不成佛。又菩萨过去生为光目女时,其母犯杀生、毁骂2业,堕地狱报。光目为救其母永离三恶道及下贱、女人身之苦,于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发愿度脱三恶道及一切罪报众生,方成正觉。最后又提到地藏菩萨依此阎浮提众生造业感果的差别,而施以种种不同方便教化。地狱名号品第5:普贤菩萨请地藏菩萨说明娑婆众生受报处和地狱种种名号及恶报等事,令众生知是果报,有所警惕,去恶向善。如来赞叹品第6:释尊略说种种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得种种人天福德、因缘果报等事。又因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本经名为:地藏本愿、地藏本行和地藏本誓力经。利益存亡品第7: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业,是故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念佛、供佛,引导正念,切忽杀生,添造新业;或于身死亡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奉献佛僧,则能生亡两利。阎罗王众赞叹品第8:阎罗天子及无量鬼王,齐赞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功德愿力,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主命鬼王告阎浮提人,欲生产时,但作善事,利益母子,切勿杀生供给产母,或饮酒食肉,能令母子不得安乐。称佛名号品第9:地藏菩萨代众生请问释尊,有关生时死时,自得大利,不堕恶道的法门,佛告以称念诸佛名号及所得种种不可思议利益。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10:佛为地藏菩萨说种种校量布施功德因缘,依发心不同,所做善事不同及布施对象不同,所得布施功德而有殊异。地神护法品第11:于住处供养瞻礼地藏形像,是人居处可得10种利益:1.土地丰壤;2.家宅永安;3.先亡生天;4.现存益寿;5.所求遂意;6.无水火灾;7.虚耗辟除;8.杜绝恶梦;9.出入神护;10.多遇圣因。若人供养地藏菩萨,转读本经,或依本愿所教示而修行,能得坚牢地神及释梵、诸天眷属拥护。见闻利益品第12:观世音菩萨请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不思议利益之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释尊为众生开示,见地藏菩萨形像,闻地藏菩萨名号之种种利益功德。嘱累人天品第13:释尊以殷重心付嘱地藏菩萨,于未来世救度一切众生。地藏菩萨劝请世尊不以为虑,将以百千方便度脱一切众生。释尊再应虚空藏菩萨之请,为众生略说闻此经及地藏名号或瞻礼形像,所得之28种福利及7种利益。拓展阅读:本愿经消业障的特殊性人在业障现前时,通常有个共同的表现,那就是坐不住,焦虑,急躁。比如说,大家去看,有人生病了,看到检查报告,他就会焦虑。或者夫妻两人要吵架,心中就有一股无名火。这就是要发狂。发狂的结果,就是容易出事。如果有觉知,应该赶紧念“南无大愿地藏菩萨摩诃萨。”或者赶紧去念本愿经,你会很稳重,你就不会做出错误的举动。我们都知道发火不对,骂人不对,但为什么会控制不住。佛教说,叫做业障。人的错误行为,都是失理智后才产生的。这时你念地藏圣号,是最好的。本愿经,和地藏圣号有一个和其他菩萨的不同点,那就是他能让人很稳重。不是说其他名号不行,而是说地藏两个字,就有这个特质,让人稳定下来。大家去慢慢体会,真正修地藏法门的人,做事情很实在。九华山上修行人就有这个特质。人在爆发情绪时,就是体内阴暗,阴气在爆发了。如果你能念地藏圣号,就可以把怨气消除。你看武侠电视,两人在打架时,那个能静下来的人,往往会赢,而那个一直抓狂的人,往往会输掉。不要小看这个稳的作用。人在天地间,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鬼神。这三种关系只要有一种没有处理人,人就有业障。比如说鬼神是怎么产生,是人本来内心有阴暗时,有污点时,那鬼神就可以起作用了。因为你有漏洞嘛。那他甚至会影响到人的情绪,甚至行为。以前有个人杀了一条蛇后,后来他走到那个地方,竟然另一个人,和他无冤无仇,但用扁担把他打死了。打他的那个人,自己也莫名其妙。这里面,就是人的行为受到阴暗磁场的控制。确切的说,这里面有个地狱。本愿经讲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这个家宅不仅是世间的家庭,而是人的身心不安,人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