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pdf
上传人:桂香****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pdf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常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5m/sB.把一本掉在地上的物理书捡到课桌上需做功约1.6JC.一盏普通家用白炽灯泡的正常工作电流约为1AD.夏季为了节能,本市公共建筑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一般不得低于18°C答案:B解析:A.普通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1.2m/s,A不符合题意;B.物理书的质量约200g,其重力为퐺=푚𝑔=200×10−3푘𝑔×10푁/푘𝑔=2푁课桌的高度约为ℎ=80푐푚=0.8푚把一本掉在地上的物理书捡到课桌上需做功푊=퐺ℎ=2푁×0.8푚=1.6퐽B符合题意;푃40푊C.一盏普通家用白炽灯泡的功率为40W,由푃=푈퐼可知正常工作时的电流퐼==≈0.18퐴푈220푉C不符合题意;D.对于人来说最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左右,公共建筑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一般不得低于18℃,限制温度太低,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1根据物体的速度、温度、电流大小和做功多少,结合实际数据解答。2、下列各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A.压强B.密度C.质量D.电阻答案:B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压强、质量和电阻都不是物质的特性,不能用来鉴别物质。所以答案是: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要想鉴别物质的种类,可以计算出它的密度,然后查密度表,看到底是那种物质;当然也不能单纯只看密度的大小,还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如:气味、颜色等来判断。3、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答案:A解析: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A符合题意;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是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A。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4、某中学处于商业繁华地段,门口正对交通主干道,有时噪声会随风飘入教室,影响上课。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下面四位同学的方法最简易可行的是()A.小红认为同学们可以戴上耳塞,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B.小强认为上课时可以关闭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小伟认为可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小睿认为可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B解析:A.上课时戴上耳机,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声,但不能听老师讲课,A不符合题意;B.上课时关闭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简单可行,B符合题意;C.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D.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不符合实际,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5、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C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80°C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60VD.家用电风扇的电流约为320mA答案:D解析: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7°C左右,A不符合题意;3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40°C左右,比较接近人体温度,B不符合题意;C.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不高于36V,C不符合题意;D.家用电风扇的电流约为0.3A,即300mA,D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D。根据常见物体的温度、电压、电流大小,结合数据解答。6、校运会上,甲乙两同学分别参加100m和400m比赛,比赛时间之比为t甲:t乙=1:3,则甲乙比赛的平均速度之比v甲:v乙等于()A.1:12B.12:1C.3:4D.4:3答案:C解析:甲乙两同学分别参加100m和400m比赛,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1:4又知时间之比t甲:t乙=1:3푠甲푡푣甲甲푠甲푡乙133则甲乙两车所用的速度之比=푠=×=×=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