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精编.docx
上传人:又珊****ck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精编.docx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高考语文有哪些必背的知识点,为了帮大家复习不怎么辛苦,下面由小编为整理有关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篇1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臣本布衣。⑥且相如素贱人。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⑧予本非文人画士。(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散文类阅读答题技巧1.明确概念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散文类阅读答题技巧2.文体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散文类阅读答题技巧3.阅读要领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语言优美洗练,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阅读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理清脉络、层次,正确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抓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小层的抒情性话语,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分析这些语句,大致就可分析出主题思想了。2、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一般说来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分析起来比较难,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分析思考:一是用了哪些写景抒情方法,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还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二是分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通过联想把握“形”与“神”的结合点。三是分析散文的立意、寓意或象征意,散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过“物”表现出来的,必须看清作者赋予了“物”什么特点,什么品质或者什么思想。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篇2成语积累: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