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设计方法讲义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36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锚杆支护设计方法讲义学习教案.ppt

锚杆支护设计方法讲义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条顶板必须采用树脂(shùzhī)药卷锚固、金属锚杆支护。全长锚固或加长锚固应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高强锚杆支护。顶板锚杆破坏性拉拔力不小于80kN,正常拉拔力不小于60kN。靠巷道两帮的顶锚杆,宜向煤帮倾斜10~20度(与铅垂线夹角),其它顶锚杆应尽可能与岩层层面垂直。避免顶锚杆沿岩层层面布置。第2条巷帮支护:Ⅰ~Ⅴ类围岩巷道巷帮必须支护。除工作面切眼可以使用竹锚杆外,其余煤层巷道不允许使用竹、木锚杆。木锚杆普通拉拔力不小于10kN;金属(jīnshǔ)锚杆的普通拉拔力不小于40kN。第3条锚索的预紧力不得小于100kN~120kN第4条对于复杂、困难地质条件的锚杆支护巷道,应优先选择小孔径预应力锚索作加强支护。而Ⅳ~Ⅴ类围岩巷道在基本支护形式的基础上,必须另加锚索加强支护。复杂、困难地质条件有:复合顶板、断层等构造带附近、综采开切眼、拆除扩巷、沿空掘巷、大跨度硐室、皮带机头机尾、车场等扩巷段,破碎、易风化、潮解、遇水膨胀及弱化(ruòhuà)的围岩等。第5条锚杆孔径与锚杆杆体直径之差宜在6~12mm范围内当螺纹钢锚杆直径为20~22mm时,钻孔直径26~33mm,即锚固剂环形厚度在6~11mm之间,锚固力最大,锚固剂环形厚度以5~6mm时最好(2)理论计算法根据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组合拱理论计算锚杆长度、间排距、破断载荷等。⑴悬吊理论机理:将巷道顶板(dǐngbǎn)较软弱岩层悬吊在上部稳定岩层上,以避免较软弱岩层的破坏、失稳和塌落,锚杆所受的拉力来自被悬吊的岩层重量①长度:L=L1+H+L3;H—锚杆有效长度;f≥3时H=或取松动圈厚度②间排距:a=,Q为设计锚固力;k为安全系数,L2即H。③杆体直径:该方法(fāngfǎ)设计的锚杆强度一般偏小,用于锚索设计往往显得强度不足(2)组合(zǔhé)梁理论3按挤压加固拱理论:,α——锚杆在松散体中控制角,取为45°;支护能力估算:拉麦公式—单位面积的承载强度P为式中——破裂锚固体强度,按最软围岩验算,取=10MPa;b——组合拱厚度(hòudù);R——巷道的半径或1/2宽度。(3)动态系统设计方法首先进行地质力学评估(含地应力测试),将地质力学参数、锚杆参数等输入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以围岩强度强化理论为依据,按控制围岩变形效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xuǎnzé)最优方案,组织施工,并对巷道围岩稳定状况和锚杆载荷监测,根据监测反馈信息确定是否调整锚杆支护参数,经反复实践,在动态中修改完善设计。感谢您的观看(guānkàn)!内容(nèiróng)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