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筑物作文实用的建筑物作文优秀(9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物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建筑物作文篇121世纪,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未来的建筑物,给人类带来了更舒适的生活。这个建筑物共有二层,采用了核电能发电机、防盗玻璃、钢砖……走进第一层,空间仿佛扩大了好几倍,和外面看到的大小完全不同。墙上涂刷了有益健康的自然漆,使人们仿佛置身于芳香四溢的大自然中。墙上还安装了最新的立体影像3d播放器,他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只要按一下“角色”键,你就能真正的进入电影,成为其中的一员。地板是自动吸尘的,有了它,就算不拖地,地板还是很干净。厨房里,有最新的无点火炉灶、不粘锅的纳米锅……它们都是做饭的好帮手。走进第二层,三个独一无二的卧室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的装饰基本一样,但第三个卧室挂有一幅莲花图,它不但能真正实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且夏天的时候,你还能从中“偷采白莲”。每个卧室都有一个厕所和浴室。厕所里有一个使用光能的马桶,拉完大便后,只要按一下按扭,大便就会被光能所分解。浴室里的浴缸看上去很小,但洗澡时,就像游泳池那么深,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研究出了一种可以变化大小的浴缸,小则几厘米,大则几千米,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大小。这个建筑物除了大楼,还有能自动增大或缩小的游泳池、终年芳香四溢的花园……这些都是高科技取得的丰硕成果。可能以后还会有比这更高级的建筑物,但人类不断创新、不断开拓的精神是永远不会变的。建筑物作文篇2龙的传人上龙塔!”寒假我终于登上了亚洲第一钢塔——龙塔。这可是我早已立下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我在汽车里远远的就看见了龙塔,“它真高啊!”我兴奋地叫起来。它高耸入云,周围20多层的高楼大厦都被它比了下去。我离它越来越近了……车一停我第一个冲下了去。整个塔都是由粗大的钢架结构支撑,好雄伟啊!导游向我们介绍说龙塔总面积为16600平方米,其中塔座为13000平方米,塔楼为3600平方米,塔座由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组成球冠形。塔身正八面型,塔体为抛物线形,中间是圆柱形井道,由七条银白色的铝合金板和九条深蓝色镀膜玻璃围护。塔楼设在181米和206米处,由飞碟状的.下塔楼和圆形的上塔楼组成。天线设在220。5米至336米。在钢结构塔中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龙塔塔体造型设计真可谓独具匠心。进了大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根盘有雕龙的巨大柱子,龙嘴向外喷出水柱发出响声,像一曲美妙的乐章。我们走上了二楼,二楼共有四个展厅。我们首先进了恐龙馆,霸王龙、原角龙、窃蛋龙、雷龙、食肉牛龙……栩栩如生。接着我们去了动手区,玩了自制电影、倾斜小屋等游戏,快乐的玩当中我浅显的明白了一些光学、力学原理。世界真的是太奇妙了,等我上了初中一定好好学物理,弄清这些现象是怎么形成的。然后我们去了影院观看了动感4D电影——就是集全方位动感效果与4维电影画面于一体的高科技电影。可恨的是演的是聊斋故事,我怕极了!既惊险又恐怖,什么乱箭穿心,上刀山、下火海……真希望能上演一些健康的电影。乘升降电梯到了195米处,就感到塔体在轻轻的摇晃,我有点紧张。步行穿过蝴蝶走廊,来到了大唐文化馆,香熏炉、金银禅杖、佛家舍利……各个价值连城,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遥远的古代的灿烂文化,我们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旋转餐厅很豪华舒适,就是太贵了!“云中漫步”是我最难忘的,我和妈妈都没敢上去,爸爸体验后也说挺害怕,现在想起其实挺遗憾的,当时勇敢点就好了。在206米的观光平台,整个哈尔滨尽收眼底。因为高所以风很大,塔在颤抖着发出嗡嗡的声音,感觉风再大那么一点儿就有可能把塔吹倒似的。我是龙的传人,我自豪!建筑物作文篇3我的家乡真武场,原来是坐落在綦江河边一个不起眼的小乡场。最近几年却声名远播,成为重庆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街区,江津区第五个古镇。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和真武场现存的几幢古建筑有关。这儿保存有重庆市最集中的客家移民会馆群,那就是广东客家会馆南华宫、福建客家会馆天上宫、江西客家会馆万寿宫和望乡台。听老辈人说,客家移民会馆就是外省人到这儿来修的房子。百年前,真武场是綦河边上的水码头,货船云集,人口兴隆,是块风水宝地。很多外省人迁来这儿生活,他们为了方便同省的家乡人居住,就修建了这些客家会馆。它们都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庄重、纯朴。我看到这些会馆大门两边石门框上苍劲古朴的对联,粗大的柱子,残缺破损但原貌尚存的墙壁,雕花的窗格,弧形高大的围墙,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的繁华热闹。在真武场东面的小山上,客家人修了一幢建筑,名叫“望乡台”。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让人想起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乡,是我们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