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消防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新版多篇)[说明]消防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消防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篇一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您好!冬季空气干燥,易燃物品增多,用火、用电增多,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尤为重要。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宣传,确保您和孩子在家安全和在校安全,本校以消防安全教育告知书的方式,再次提醒您在家庭生活中坚持做到:1、认真排查家庭内所有燃气、用电硬件设备的安全性能,及时处理漏气、漏电等设备故障,确保家中无安全隐患。2、家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时应与灶具保持1.5米,用毕后应及时关闭总阀,并定期对连接软管用肥皂水进行检查。3、发生可燃气体泄漏时,应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期间切勿启用任何家用电器。4、教导孩子不玩火,家人不在室内使用打火机等危险物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教会孩子遇到火灾该如何捂住口鼻、弯腰保护自己,无法逃生时应该呆在何处等待消防叔叔的救援等急救措施。6、在家中不私拉乱接电线,家用电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电源,充电器用完请及时断电,对电热器具待完全冷却后,再对其收藏。7、孩子在家中使用取暖设备(电暖器、电热毯等)时,必须有成人陪同,确保取暖安全。8、家中不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9、请您和孩子一起认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学会简单的`自救自护措施,避免应对险情时慌张失措。10、发现危险火灾隐患拨打96119进行举报,如遇火灾请迅速拨打119报警。为了您家庭的安全和幸福,希望您能配合我们共同引导孩子从小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养成注意消防安全习惯。最后祝您及家人身心健康!阖家安康!xxx20xx年xx月xx日消防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篇二亲爱的爸爸妈妈:您好!11月9日是全国消防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落实消防责任,防范安全风险。为了让xx学子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提高自我安全保护能力,老师们在学校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消防安全进万家”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我们学习了很多消防安全知识,意识到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老师说,安全教育活动要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我想,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标就要靠我们每一名xx学子了!消防安全标志我认识认识常用消防安全标志并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和作用非常重要,快来看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消防安全标志吧!家庭消防安全知识我知道注意事项1、不要躺在床上吸烟,不要乱扔烟头。不要乱接乱拉电线,电路中的保险丝切勿用铜丝、铁丝代替。2、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外出时应关闭家中的`电源和水管,睡前要检查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3、不要在家中存放汽油、轻质油、酒精等物品。不要在走廊、梯口等处堆放杂物,保证通道畅通。4、不要在道、阳台、柴草堆等地燃放烟花爆竹。灭火预案1、家中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救火灾。2、油锅着火不能泼水,应先关闭阀门,然后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令火窒息,还可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3、燃气罐着火要先关闭阀门,用围裙、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并往上浇水扑灭余火。4、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5、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正确报警1、家中发生火灾时,报警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2、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讲清火灾的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引消防车。火场逃生1、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为害怕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掉。2、发生火灾时,低层可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且用水将其打湿,缓降到地面,安全逃生。3、火灾中对人威胁最大的是有毒烟雾。可用毛巾、口罩打湿后掩口蒙鼻,防止烟雾中毒、窒息,压低身姿贴近地面匍匐撤离。4、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不忘居家消防安全平安享受美好生活亲爱的爸爸妈妈,许多家庭火灾都是由于疏忽大意造成的,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火安全意识,自查生活中的消防隐患至关重要,让我们加入到”小手拉大手消防安全进万家“活动中来,不忘居家消防安全,平安享受美好生活!xxx20xx年xx月xx日消防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篇三尊敬的www.baihuawen.cn各位家长朋友们:您好!为深刻吸取火灾事故教训,结合当前正值冬季,用火、用电、用油、用气重剧增火灾易发、多发,为确保全区火灾形势的稳定,遏制居民火灾的发生,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提醒全体师生及家长做好以下消防工作:1、自觉维护公共消防安全,发现火灾迅速拨打117电话报警。2、不埋压、圈占、损坏、挪用、遮挡消防设备设施和器材。3、家庭和单位配备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