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集锦15篇)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1又迎来新的一年,为贯彻落实学校和教导处的各项工作安排,更好完成本学期各年级的语文任务,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本学期学校的工作思路和教导处的工作安排,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与时俱进,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全面实施语文素养教育,努力开创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教育教学新局面。二、工作思路:本学期教研组工作本着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按照教导处的工作安排,开拓性的开展工作。通过注重教师学习交流、研讨,依托学生活动。结合学科教研,着力提高我校语文教研水平。对待教研活动,坚持人人参与,深入开展,扎实提高,并做到有目标,有准备,有过程,有收获。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一)、强化学习,提高素质,促进我校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建设。1、结合学科特点,加强新教育观念的学习,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以发展为主题,质量为主线,创新为动力,学生为根本,逐步建立学习型教研组。2、创设各种途径,加强和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各种分析、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开展教后反思,尤其要善于总结和分析,提高自己的观点与思考,促进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业务素养,做一名学习型、思考型的教师。3、坚持我校教研一贯要求,落实听课、上课、评课及各种交流活动的学习机会,把每位老师的课后反思与10节听课落到实处,要求听课有记录,有点评。(二)、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确保各年级段、各课型的教学活动有效。1、组织开展校内示范课。对语文教学的难点和或薄弱环节进行探索,要求组内全体教师参加听课,并进行课后交流,评析发言,以达到探索提高的目的。2、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要求每位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总结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反思、改进。3、强化低年级段的拼音、写字和中年级段的阅读、写作教学。一年级要做到拼音每个学生都要过关,二年级要重视写话的训练。(三)、强化教与学的过程管理,规范语文教学常规。1、备课。要认真钻研教材,备班情,备学情,备学法,备教法,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多变,重难点突出,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2、上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效益。3、作业设计要精、适量,批改要细、规范、认真、及时,有错要改正。4、每位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指导,注重补差,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充分发展。(四)、加强开展学生特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学期,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每位教师要结合学段的特点,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四、具体工作安排如下:二月份:1、各年级拟定语文学科计划。2、规范作业格式,宣布语文学科作业设置规定。三月份:1、对照作业细则,检查簿本使用情况。2、教学工作初检。3、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4、对新聘教师进行听课。5、组织一、二年级互相听课。6、开展低年级识字教学研讨会。四月份;1、组织中年级互相听课。2、语文、数学、英语联合知识竞赛。3、组织语文公开课。4、三、四、五、六年级作文竞赛。5、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考后反思。6、教学工作月检。7、开展中年级作文教学研讨会。五月份:1、组织高年级语文教师互相听课。2、以“喜迎世博”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手抄报)3、教学研讨:探索如何优化教学过程。4、月检。六月份:1、语文知识竞赛。2、家长会,成果展。3、复习计划。4、期末考试,总结,资料归档。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校本,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贯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响应全面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号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二)工作要点:一、认真学习,大胆实践,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实验。1、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精讲、互动、高效”的原则,继续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实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