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校协同育人培训心得体会家校协同育人培训心得体会(10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校协同育人培训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家校协同育人培训心得体会篇1首先非常感谢开发区一小在我们的孩子即将踏入小学校门之际为我们家长带来这样一场如及时雨般的培训,聆听之后,原本忐忑的内心稍稍安定下来。那么我们家长应当如何在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涯中,做好陪伴和监督的双重角色呢?通过本次培训,我认为家长们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所谓良师,并不是要求孩子完全按照家长的意愿学习和生活,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在这些方面,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孩子,另一方面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个问题,孩子会提问,证明他在思考,作为家长应当大力鼓励这种思考行为,即使不能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也要尽自己所能给予相对客观的答复;但充分尊重个性不代表放任不管,我们家长应当努力配合学校让自己的孩子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是一切自由的前提。所谓益友,就要求我们家长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高质量地陪伴玩耍和学习,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的进步。二、努力营造家庭的学习氛围。我们的孩子恰好生活在这样一个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即使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因为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存在大幅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但不可否认这也是一个好时代,借由电子产品的.平台,我们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因此电子产品可以用,但要引导孩子把它作为优秀的学习工具,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就要以身作则,不能沉迷于游戏和肥皂剧,我们可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陪伴孩子学习,这样都有助于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三、从孩子踏入小学的'第一天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因为这关系到孩子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活,有了良好的习惯,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更加高效,但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需要我们家长长时间的坚持和监督。总之,首先应当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家校协同育人培训心得体会篇220xx年7月13日至17日,滑县致力于新教育的同行40余人远赴六朝古都南京,参加新教育第十七届年会。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家校共育”,三天的参观与学习,使我对家校共育作用有了飞跃性的认识。通过听报告、观看特色成果展示、入校实地查看,我认识到,要想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像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所讲“学校教育无论多么重要,它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家长看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战友,利用家长各自的资源教育学生,正如美国麻省波士顿终身教授严文蕃教导我们,家长是学校没有的资源,要利用家长的长板补学校的短板。又如朱永新教授在主报告中所说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时间上的`优势,孩子的日常只有6—8个小时在学校,而其余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和课外。二是情感上的优势,家庭教育可以利用亲情和父母言行的示范性作用,对子女进行教育。三是资源上的优势,家庭教育可以超越学校的`时空限制,利用所有的资源多种途径进行教育。回想我校对学生的教育,在家校共育方面做的还不到位,没有做到家校协调统一,没有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应有的作用。仅仅体现在每学期期末的一次家长会,平时利用班级微信群、校讯通给家长发一些通知、家庭作业之类的信息。平时通知家长到校,大多是学生犯了错误,给家长告学生的状,让家长批评学生,立即纠正错误的。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有必要反省自身的育人方法,根据学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家庭优势,携手父母,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实现家校共育的合力,达到教育的最大优化:1、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2、充分利用微信群、校讯通、QQ群等加强家长和学校的交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3、开展家校互访活动。通过课程展示、节目展演等环节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学校动态。家校协同育人培训心得体会篇3教育部关工委主办的“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开播了,一经播出,在学校和家长中引起了极高的观看和学习热潮,班级群、朋友圈里家长们纷纷转发了公开课并围绕“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观后感。一、家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孩子的生命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正能量父母榜样的力量,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传递正能量,孩子是复印件,父母就是原件,在孩子面前树立好的形象,养成好的.习惯,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父母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手机电脑,但回到家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