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未曾不变”——论加里·斯奈德的山水诗中期报告.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溪山未曾不变”——论加里·斯奈德的山水诗中期报告.docx

“溪山未曾不变”——论加里·斯奈德的山水诗中期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溪山未曾不变”——论加里·斯奈德的山水诗中期报告加里·斯奈德(GarySnyder)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山水诗派代表之一,也是美国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自然、山水、禅宗为主要主题,呈现出宇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探讨斯奈德的山水诗的中期发展。斯奈德早期的山水诗精神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强调了生命和自由的重要性,如他的代表作《Riprap》(1959)中的一段:“禅宗绕过的泥泞小路,碎沙石,湍急的涧水/取得栖息所(…),那松纹的石头,带着光的积雪。”这段描述生动地表现了禅宗的概念与大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斯奈德中期的山水诗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身体与自然的联系,尤其是关于生态的问题。在其代表作《TurtleIsland》(1974)中,斯奈德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警告了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所带来的破坏。他的诗歌表现出对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以及对生命与生态的珍视。斯奈德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和平衡状态。他认为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与自然共存的一部分。在其《ThePracticeoftheWild》(1990)中,他描述了人类和自然之间彼此依存的关系,并呼吁人们通过修炼“野性”的方式来与大自然更深层次地交流。总之,斯奈德的山水诗从早期到中期,反映出他对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不断探索和思考,表现出他对生命、自由和生态的重视和珍视。这些诗歌体现了一个情感丰富而又理性的作者对人类命运和自然生态的担忧与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