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docx
上传人:新月****姐a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docx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颁奖词吧,通过宣读颁奖词,可以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颁奖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通用2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1钱七虎:为国作长城钱七虎,我国防护工程学家。7岁那年,父亲临终前叮嘱他“要干一番事业”,他铭刻在心。六十多年里,他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防工程,他牵头制定了我国首部城市人防防护等级标准,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截至2022年,他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将自己的院士津贴、获奖奖金、工资等捐助慈善事业累计超过1800万元。钱老说,“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心血,有价值”。颁奖辞什么才是安全,不是深藏地下,构筑掩体,是有人默默把胸膛挡在前面。什么才是成就,不是移山跨海,轰天钻地,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是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事迹材料: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建了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研究群体。在国内倡导并率先开展了深部非线性岩石力学基础理论,以及深部防护工程抗核武器钻地爆炸毁伤效应的研究,填补了深地下工程抗核武器钻地爆炸效应的防护计算理论的空白。2019年获得“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19年,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2022年,获颁“八一勋章”。钱七虎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解决了孔口防护等多项难点的计算与设计问题,率先将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方法运用于防护工程领域。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2邓小岚:幽谷兰香远“没有歌声的童年,是很寂寞的。”2004年,邓小岚来到河北马兰村义务支教,教授音乐,募集乐器,组建合唱团。十几年间,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站上更大的舞台,而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始终未曾改变。如今,邓老师又“回到”了马兰,守望着她牵挂一生的地方。颁奖辞你把自己留给一座小小山村,你把山村的孩子们送上最绚丽的舞台,你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离开。山花烂漫,杨柳依依,为什么孩子的歌声如此动人?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邓小岚事迹材料马兰村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报社所在地,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地。当年,邓拓任报社主编,在敌人扫荡中一边游击,一边办报纸,没有一天停止过,这里曾创造了“用八匹骡子办报”的奇迹。邓小岚出生后被寄养在离马兰村很近的麻棚村老乡家里生活了3年。缘于个人身世、父辈情结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邓小岚一直把这里视为第二故乡,她说:“我就是马兰人。”1997年,邓小岚第一次回到马兰村,看到村里的情况,觉得应该为马兰村做点儿事情。她每年的退休金3万多元,有两万元用来帮助马兰村。她通过努力在村里盖了7间校舍,又积极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费问题,还帮助村里搞起了红色旅游。邓小岚说,她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着孩子们站在台上演奏的时候。1999年邓小岚退休以后,回到马兰村住下来,默默为村里做事,先后帮助该村翻建学校、修路种树、改建水冲式厕所、救助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发展旅游等,她还为马兰小学捐献了小提琴、手风琴等乐器,义务为学生们上课,教他们学习乐器、绘画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邓小岚的悉心指导,孩子们已经能够演奏复杂的乐曲,唱功也明显提高。2010年8月,马兰村小乐队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开幕式,孩子们表演的器乐合奏《美丽的家园》和《欢乐颂》,赢得了在场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她带着马兰小乐队成员参观过鸟巢。山村小乐队——邓拓长女邓小岚马兰村扶贫助学点滴录在河北省西部革命老区阜平县,有一座叫马兰村的小村庄,它的四周群山环绕,峡深谷幽。但是,寂静的村庄里经常传出小提琴、手风琴、吉他、电子琴演奏的美妙旋律,而这些优美的旋律,竟然出自一个个十来岁的山村孩子之手。他们的老师,是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的60多岁的公安科技干部邓小岚。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是我国新闻史上的一代英才,也是中国新闻家,曾任《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邓拓率领《晋察冀日报》的人员,躲开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于马兰村所在的太行山地区,坚持边战斗边出报,创下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她的母亲丁一岚也曾是《晋察冀日报》的一员,还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任台长。邓小岚就是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中出生的。或许由于个人的身世与父辈的情结,邓小岚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眷恋。退休以后,她一心想了却心中的夙愿,好好回马兰村去看看,看看养育她的乡亲们,看看久违的山川大地。持守而美丽跟邓小岚去马兰,印象最深的是邓小岚培养的那些山村小乐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