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精品多篇.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精品多篇【摘要】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篇一一、试卷整体情况分析本次语文期中测试,从整体看凸显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题型以开放为主。就内容看,主要测试一至四单元课文中要求识记的字词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句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答题兴趣,充满了吸引力。题型结构合理,难易恰当,既能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又能拉开分数。二、试卷内容及考核目的分析这次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题型有“积累运用”,“阅读平台”,“习作世界”三大块。“积累运用”部分包括六小题:“看拼音写词语”“比一比,组词”“补充词语”“送词回家”“仿写句子”。“按原文填空”“写古诗”。其题型较新颖,能贴进学生生活,覆盖面较广,既考查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理解、运用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三、考试结果及分析(一)总体情况分析本次测验,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兼顾了过程与方法,体现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从整体看学生发挥的并不是很理想。数据分析:三年级3班共有50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8分,平均分84.3分,优秀率为43.6%,及格率为88.7%。从板块分析,基础知识答率较高,但习作训练(尽管以90分进行统计)和课外阅读得分率都比较低。(二)具体情况分析1、写错别字的问题比较严重,每一道题都有错别字出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把所教的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教给学生识字、记字的方法和规律。把字词放在语境中去认读、去理解,把字词句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认字的兴趣,并且鼓励学生在习作、日记中运用学过的生字词。2、学生在语句子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弱。例如阅读题:将漓江一年四季景色的特点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很多学生出现错误。其实只要找到文中的句子,把词语对号入座就可以了。这说明学生的拓展思维、理解句意等方面还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培养。3、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有待提高。像阅读中,要求学生写出第一段与下文的关系,此题的正答率非常低。由于在以往的训练中,此类题的形式出现得不多。为此,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4、学生理解词意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当中应当教给学生感悟、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要多多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5、本次习作对刚步入习作训练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有同学审题不细,没有按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也有些同学在写内容时,前后却不通顺,中间也不用标点符号,导致失分严重。种种错误都是和不认真审题有着密切关系。(三)学生情况分析:本次测试,李吉晓、张涵、唐晨、商晓雨四名同学成绩较为突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阅读题基本没有丢分。进步较大的同学有纪长坤、唐福超等同学。其中纪长坤比上次测试进步了三十多分。刘忠同这次考了61分,与自己相比,有了很大进步。退步的同学有:田润泽、吴永强、吕春莹等,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审题不细,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四)问题反思在阅卷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习作较好的一面,但是也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去反思:一是学生没有审清题意。二是习作的格式不正确。还有好一部分学生在自然段的开头没有空两格。三是标点符号的运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不会正确使用标点,有的学生只是在每一段的结尾处用上一个句号,除此之外,就再也找不到了其它的标点了;标点的位置不正确,一般情况下,标点符号占一个汉字的单位格,可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使用的标点只是紧缩在汉字的右下角;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出现在行首的情况相当普遍。四、反思与建议这次测试,无论是对突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还是教学质量的监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经过反思,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如果认为什么都很重要,平均使用力量进行教学,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课堂上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要讲到点子上,力求精讲点拨。只要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如果老师多占一分钟,就意味着学生将失去自主学习的一分钟。因此,我们要牢记“惜时如金”四个字。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要节省教学时间,把节省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读、背、思考、记忆,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说、读、写,从听读中感悟、积累,在说写中运用、提高。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3、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