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歇后语及答案半夜吃甘庶——不知头尾半衣敲钟——一鸣惊人空喜欢了一场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半天云里打麻雀——空对空半天云里挂日袋——装疯(凤)半天云里点灯——高招(照)半天云里跑马——露马脚半天打不出喷嚏来——难受半天云里翻筋斗——终久要落地半天云里挂锅铲——吵(炒)翻(飞)了天半天抓云——一句空话半天云里骑仙鹤——远走高飞半空中的火把——高明半路天小差——有始无终半路上杀出个杨排凤——妈厉害的”r头绑着腿的青蛙——跳不了啦磅秤上放粒芝麻——无足轻重棒打鸭子——呱呱叫棒打鸳鸯——两分离棒相当针——粗细不分(比喻没深没浅,分不出好坏。)棒槌吹火———窍不通棒糙上天——总有一头落地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包公的铡刀——不认人(比喻大公无私。)包公的衙门——好进难出包公斩包勉——正人先正己包脚布围嘴——臭了一圈包单布洗脸——大方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块几包子出了糖——露了馅儿(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包子馒头做一笼——大家都争气包工头监工——动曰没动手剥皮的独头——太露骨保险柜里安家——目的是安全(比喻使安全得到保障。)宝剑出鞘——锋芒毕露宝玉出家——一去不回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抱着琵琶进磨房——对牛弹琴抱在怀里的西瓜——十拿九稳(比喻办事非常准确或有把握。)抱着枕头做好梦——空喜一场抱着枕头跳舞——自得其乐抱着机器人亲嘴——你有情他无意赐竹的脾气——一点就炸背着唢呐坐飞机——吹上天了歇后语的历史由来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辞海》歇后语[1]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前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