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白《别匡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李白别匡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2021-12-1014:00:02小编:admin别匡山李白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注释:①匡山,在四川省江油市北大康乡境内。李白青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习剑、访道寻仙十年左右。(1)本诗首联描绘了匡山景色怎样的特点?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试简要分析。(5分)(2)结合全诗,简析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①首联描绘了匡山清幽美丽的特点。(1分)首句写匡山远景,晨曦初露,翠峰参差,景色秀美。(1分)次句写匡山近景,山风和畅,藤影摇曳,轻拂栏槛,环境清幽。(1分)②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安闲舒适的生活状态。(1分)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1分)(共5分)(2)①诗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或胸怀天下的大志)。(1分)②全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表达了奋斗的豪情和高远的追求。(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注释:参差碧,彰明县志作色参差。槛,当指大明寺之栏干。失鹤池,彰明县志作饲鹤池。莫怪,彰明县志作莫谓。清境,彰明县志作清景。书剑,指文才武艺。明时,谓政治开明之时代。译文:清晨,我远望匡山,但见青山如画,青翠的颜色深浅不一,树木参差不齐。藤影随风飘动,垂到栏杆上。山间的小路上,行人大都带着一只家犬行走,晚归的农民们都背负着柴薪。猿在树上喧叫,我倚树而立,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在失鹤池中洗吃饭的钵盂。不是我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我已决心将我的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开元十二年(724),是当时二十四岁的李白在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写的。这首诗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历代李白诗文集均未收录,仅见于四川彰明、江油二县县志。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本诗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故乡的抒情之作。鉴赏:李白的诗主要有两种风格:一种为“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式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之壮美,诸如蜀道难之类;一种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之优美。此诗应属后一类。另外,此诗也透露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诗人思想中有很深的隐逸情结,所以把家乡描绘得极其优美,且环境清幽,适于隐居。但毕竟身处大唐盛世,男儿志在四方,立志报国,所以最终“无心恋清境”,离开家乡,“已将书剑许明时”首句“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天色初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