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简洁的佛语的语录摘录90条简洁的佛语的语录摘录90条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佛语的语录90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1、有一种人,不管你对他多好,他都会随时对你反咬。你的善良,会被他当作懦弱。你的温和,会增加他变本加厉伤害你的勇气。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坏人是变不成好人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让坏人把我们变成坏人,不让恶人教会我们作恶。2、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3、人生都有低谷,你或许怀念曾经的辉煌;可当你真的处于人生辉煌顶峰时,你或许会向往闲云野鹤的怡然。其实,人生无常,守住自己的淡然心态最可贵。落叶固然留恋高高的枝头,可它明白只有积蓄能量,才能有来年的春暖花开。不矫揉造作,人生才能宁静而致远。4、回忆中那条乡路,那间老屋,曾经稚嫩从那里走出,而今回归,只是因为那里有我们血脉相依,那里珍藏着渐行渐远失去的安宁与闲适,那份安静足以超脱生活细碎。闲逸朴拙,个中禅意,似乎更易让人体悟生活本真。5、我们的繁忙并不在利益他人的事情上,而是在利益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忙的最终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佛陀曾经很清楚地告诉过我们:幸福和快乐源于利益他人,痛苦和忧虑源于利益自己。无着菩萨也说:"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故于自乐他痛苦,修正换是佛子行。"6、天上太阳再灿烂,阳光再普照,如果土壤里缺乏种子,也不可能发芽,更不可能开花结果一般。我们应当从孝顺父母、提升道德修养、保护环境和关爱生命做起,才会得到佛菩萨的庇护,才能获得十相自在的神圣力量。7、功成不居,光荣成就归于大众。8、万法唯心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等。9、佛教告诉我们:当我们幸福与快乐时,要想,这些幸福与快乐并不是实有与永恒,就像天空出现的彩虹既短暂又幻化。同样,痛苦与忧虑的时候,也要想,这些痛苦与忧虑也是无常且虚幻,就好比梦境中子女夭折一般。无论是我们快乐,还是痛苦,都不应该过度地在乎与执著,而应视为如幻如梦、幻化无实来看待。10、常有人问:"应如何修行?"师言:"注意外境来时的一念之间。"11、眼前,我看到的只是满池败花残叶。尽管它还飘散着一丝余香的冷韵,但在秋天的凉意中却真实的透露着消瘦与颓废。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莲,应该是有佛性禅意的花。它应该比任何的花,都要灵逸静美。因为,我曾欣赏过它繁华时所蕴含的诗意。12、性无有异,用则不同。在迷为识,在悟为智。顺理为悟,顺事为迷。迷则迷自本心,悟则悟自本心。一悟永悟,不复更迷。一《马祖》13、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忙碌工作了一天或者心情不顺时,总会想到在温暖的家中已经有人为我们沏好了一杯热茶;当我们奔波在外身心俱疲时,总会想到冬夜家中那一盏守望的灯火。14、失眠的晚上,看见月光湿淋淋地浇在枕侧,真是极有情味的事。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夜色是清凉的,夹杂着各种植物的清香,于悠闲之中抬头撞上月亮寂静的眼,身心俱空,却不仅有情味,还有禅意了。可惜的是有时候小路上的蚊虫十分厉害,走一会了难免要在身上乱抓,真是扫兴煞风景之事。15、在当今社会,总是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有极强的依赖心理——依赖父母、依赖亲戚、依赖贵人帮忙,以为别人能解决他的一切疑难。这是一种坏习惯,不但容易让人产生惰性,而且还会丧失原有的本能和习性,只有重视自我力量的人才能真正走向成熟。16、没有人不想幸福快乐地活着,然在现实生活中尽不如人意。我们经常不能左右幸福,因为痛苦烦恼往往不期而至。面对痛苦烦恼,我们也许无法逃避,但我们可以选择善待自己。或许生活中的你正因在贫困中挣扎而痛苦,或许生活中的你正因富足中的孤寂而烦恼,或许生活中你因事业无成、爱情失败,或许生活中的你觉得人情冷漠、金钱至上,而丧失生活的激情,面对这一切的一切,其结果到底会怎样,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17、闲人无乐趣,忙人无是非。18、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19、就是不要太奢侈,"食无求饱",尤其在艰难困苦中,不要有过分的满足、奢侈的要求;"居无求安",住的地方,只要适当,就不要贪求过分的安逸。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但求精神世界的升华。20、起得过早的人往往摸黑,起得很迟的人看不到日出,晨曦总是属于那些适时起床的人。因此,先觉者总是先死,后觉者也一定失去先机,只有那些适时觉悟的人才占尽便宜。21、很多时候,我们总会以为自己不得了,而事实上,换一个角度去看自己,我们与别人其实差不了多少,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功,或许只是运气稍好罢了。所以,无论取得什么成绩,我们都没有理由骄傲自满。22、对己知足,对人无争,人与人之间以善善念、善行互动,自然平安自在。23、学佛,要学"明白道理、把握人生、身体力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