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二中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Do****7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二中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二中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二中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准考证号准确的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公平是指大家平等存在。传统中国有关公平的文献记录散见于不同的文本中,例如《礼记·大同》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家语·论礼》中:“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吕氏春秋·贵公》中:“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大道”是自然界的共相,代表一般与普遍,是如日、月、星、辰等诸存在物之所以存在的共同基础。在儒学中“大道”不是信条而是客观现实与事实;“大道”不是人为主观“密谋”的封闭信条,而是人人可见的开放事实。“大道”的本性与本体是“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则是“天下为公”所追求的目标与结果,也就是“平”。因此,在儒学思想中“公平”这个名词有内在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属性,而不是单纯的、简单性的独立概念。“公平”是对作为自然存在物的大道及其本性最简约、最简单的描述、概括与总结。“大道”一致性地对待万物的结果是万物间呈现出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多重性,也就是“选贤与能”、或适者繁荣与适者生存。公平的本体论重要许诺之一是平等。在自然中的关系分为两大类,一对多的关系和一对一的关系。在描述一对多关系时用公平表述,而当描述一对一关系时,用平等表述,它们的内涵都是一致性。公平主要用于表述在上与下的关系中,上要对所有的下都保持一致性,而平等重点关注的是在平行性的关系中要保持相互间的一致性。例如人人生而平等的语句中所隐含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平行性的平等关系;在我要公平话语中,通常所指向的是要像对待他人一样对待我,也就是要一致性地对待他人和我。公平的本体论之另一重要许诺是公正。“天下为公”的公平之目的是实现“选贤与能”。贤与能中所隐含的是差别、是不平等,因此差别和不平等是公的结果,也就是公正。“我要公正”中所要求的是在公平的前提下证明和证实我自己的独特性,证明我与他人之间的不同。公正所指向、所描述的是个体的价值、个体的独立性、独特性,也就是差异性或比较优势,或曰个体自由、个人主义。仁爱是公平的本体论之另一重要许诺。以公平为前提和基础的“选贤与能”中所隐含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之一是差等的爱,也就是“选”和“与”中对个体间差异的证实、证明。以“天下为公”为前提、以“选贤与能”为基础的儒学差等的仁爱精神与原则不是歧视、不是偏见,而是公平、公正与平等的现实化与情感化。公平的本体论许诺的核心精神是一致性,即孔子所言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一致性。公平不仅是儒学道德伦理的基础与大前提,而且也是其首要的与无所不在的初始原则。例如儒学中庸的前提与基础是天命,而天命就是大道、是公平。因此,在儒学中公平不仅应是宏观政策的基础,更应是一生“不可须臾离也”(《礼记·中庸》)的初始原则。(杨国利《简论儒家生命伦理学“四原则”》,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A.儒学视“大道”为客观现实与事实,为人人可见的开放事实,决定自然物的存在。B.公平、平等所描述的关系虽然有一对多和一对一之分,但是两者的内涵是一致的。C.第一段中连续引用了三部儒家经典中的论述,论证了“大道”的本性与本体是“公”。D.承认差别和不平等,追求个体价值、个体自由、个人主义不违背“天下为公”的精神。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经据典,使自己的论述言之有据,不但增强了说服力,还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息。B.文章阐述公平的内容之一“平等”时,先采用道理论证,然后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C.文章两处引用《礼记》,一处是论述中国早有公平的记录,一处是论述公平的重要性。D.文章以“公平”为核心话题,先做概念界定,然后从不同角度逐层递进,展开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学思想中的“公平”有内在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属性,即有“公”所以才有“平”。B.如果“我要公正”的要求得以实现,就意味着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不平等。C.摒弃歧视与偏见,尊重个体间的差异,这正是儒学差等的仁爱精神的可贵的一面。D.公平的核心精神即为孔子思想中包含的一致性,由此可知我国公平传统的古老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