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诗歌原文及赏析.docx
上传人:代瑶****zy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赤壁诗歌原文及赏析.docx

赤壁诗歌原文及赏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赤壁诗歌原文及赏析赤壁诗歌原文及赏析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赤壁诗歌原文及赏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家作品简介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注释译文⑴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销:销蚀。⑶将:拿起。⑷磨洗:磨光洗净。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白话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诗歌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锈迹斑斑的“折戟”,使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诗歌主旨作者通过观赏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是出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答案解析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