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是翠****ng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页码5/NUMPAGES总页数5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共20分)1、_______和_______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2、_______让彼此宽待、和睦相处,它时我们和谐、美好生活的________。3、和平是当前国际社会的________,局部战争的频率和规模均呈______趋势。______来之不易,值得_______。4、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要大力发展________经济,实现_______发展。5、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6、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______的人,其中很多人是我们非常______的。7、礼仪是________的,我们用它来表示相互之间的_______。不同的______会有不同的礼仪。8、掌握反思的________,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进行________。9、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涵养水源,易造成______。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保持水土,易引发______。10、人与自然是______共同体,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能源与______相结合,大力发展______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A.地球B.太阳C.月亮2、以下不能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项是()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B.因地制宜,就地取材C.消耗资源,发展经济3、()奥运会的奖牌为历届奥运会中最环保的奖牌。A.里约B.悉尼C.北京D.澳大利亚4、别人会犯错误我们同样也会犯错误。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原谅他人其实也是原谅可能犯错误的自己。指的是下列哪个词语()?君子和而不同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C.良言一句三冬暖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5、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五口通商条约》D.《望厦条约》6、处世让人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这说明()。A.金无足赤,人各有别B.宽容是是非不分、懦弱的表现C.善于宽容,利人利己D.宽容就是迁就别人7、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是我国的()。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8、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而且也是各种()的家园,所以地球总是那么生机勃勃。A.鸟类B.兽类C.动物和植物9、“吾日三省吾身”,这个非常注重反思的人是()。A.孔子B.孟子C.曾子D.老子10、当泥石流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A.站在泥石流下方不动B.向泥石流流的方向跑C.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2、原谅他人其实也是原谅可能犯错误的自己。()3、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没有因为人口增长和人类需求而变化。()4、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5、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让别人觉得舒服。()6、俗话说“人善被人欺”,一个宽容的人更容易受到欺负。()7、电子产品虽然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也产生了不少的电子垃圾。()8、当发生泥石流时,我们要要向泥石流流动的方向跑。()9、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就要附和别人,人云亦云。()10、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更胜一筹。()四、连线题。(共10分)1、牵线搭桥乱砍滥伐威胁人畜健康过度放牧青山变秃岭土壤污染形成地下漏斗过度开采地下水草原变荒漠五、简答题(4小题,共30分)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好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列举当代中国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