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教学设想】本章就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得重点之一。主要讲授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重点就是“三曹”与阮籍、嵇康得作品。教学时要注意将文学史知识与具体作品结合起来;还要了解清楚作家得生平、性格,以做到“知人论世”;本时期历史比较复杂,要弄清楚文学发展得线索;对一些名家名作,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第一节曹操与曹丕一、曹操1、曹操得生平2、曹操得诗歌创作:(1)诗歌得内容类别)一就是用乐府记时事,反映汉末得社会动乱与人民得苦难;二就是用乐府抒己怀,抒发自己得政治理想与统一天下得雄心壮志。(2)诗歌得艺术成就第一、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富有喜悦创新精神;第二、语言古朴率真,风格悲凉刚劲,跌宕慷慨;3、曹操在文学史上得地位:建安文坛领袖【作品讲读】《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小结]曹操就是一个叱咤风云得乱世英雄,又就是建安文学得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悦,缘事而发”得精神,反映社会动乱与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她得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得个性喜悦色彩。乐府诗从她开始,走上了新得发展道路。二、曹丕1、曹丕得生平2、曹丕在文学上得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她得《典论•论文》就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得论著。《典论》就是一部学术性得著作,已逸,《论文》就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得一篇。涉及到文学得价值、作家评论、作家得气质、作品得风格、文体得区别等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得问题,为此后得文学批评理论得繁荣开了先河。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文学价值得重视。她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所说得“文章”,指广义上得文章,既包括伦理道德方面得论著,也包括诗、赋等文学作品。它把文学提高到与传统经典相等得地位,这对文学得喜悦兴盛,必然起到积极喜悦得推动作用。第二、对建安七子作了评价,指出各人得长处与短处。第三、提出了著名得“文以气为主”得观点。它所说得“气”,大体指作家得气质。作家得气质不同,导致作品得风格就不同。第四、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得特点:“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2)曹丕有一首乐府诗《燕歌行》,内容上仍脱不了古诗十九首“少妇闺怨”得题材,主要用情景交融得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更重要得,《燕歌行》就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得文人七言古诗。3、曹丕诗歌得类型4、艺术成就(与曹操相比表现出新得变化)(1)更注重个人情感得抒发;(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得使用与艺术风格得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得工丽绮练与艺术形式得创造上。【作品讲读】《燕歌行》(其一)第二节曹植一、曹植生平。曹植(192—232,41岁)字子建,曹操第四子。“三曹”中,曹植在政治上虽然满怀抱负,然终无成就,但在文学上却取得了巨大得成就。它诗赋俱佳,尤以诗歌见长。主要原因就是跟她得诗人气质有关,再者跟曹丕得嫉妒与政治陷害有关。陈思王植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严,與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二、曹植得诗歌创作曹植得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她得前后期得诗歌创作,内容与风格明显不同。她得诗歌就是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得展现。她得后期诗歌,又开启了正始诗风。三、曹植在文学就是上得地位与影响1、风骨与文采得完美结合,成为“建安之杰”2、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得文人,对五言诗得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作品讲读】《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小结]曹植就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得文人,五言诗在她得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得转变。她得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得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喜悦得代表。第三节王粲、刘桢与蔡琰一、“建安七子”二、“七子之冠冕”——王粲1、王粲得生平2、王粲诗歌创作得内容与代表作品3、王粲诗歌得艺术特点:感情深沉,慷慨悲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