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实体基础混凝土支柱施工精控制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2.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实体基础混凝土支柱施工精控制学习教案.pptx

新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实体基础混凝土支柱施工精控制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一、项目(xiàngmù)概述二、选题(xuǎntí)理由接触网支柱(zhīzhù)主要施工质量要求如下:3、工程实际情况为便于支柱定位测量,组立后整正,一般接触网工程施工在钢轨基本到位后进行,支柱通过整杆器固定在钢轨上。张集铁路一是由于工期紧,二是考虑到铺轨后浇筑基础用混凝土搅拌、运输相当困难,不能直接用汽车运输到位,全部采用(cǎiyòng)人力运输工费会相当大,且效率不高。故经理部决定将支柱组立施工放在线下级配碎石施工后和轨道铺设前的这段时间内进行,这给支柱定位测量,组立后整正造成相当大的困难。为此我们特成立本QC小组,研究实体基础混凝土支柱施工精度控制。三、QC小组(xiǎozǔ)简介四、小组活动计划(jìhuà)五、现状(xiànzhuàng)调查根据(gēnjù)调查表,制成排列图从排列图可以看出:支柱侧面限界不满足要求、支柱扭面、支柱埋深不符合要求是主要问题,也是最难控制的问题,需进行重点分析、卡控。对支柱顺线路方向倾斜、支柱横线路方向倾斜及其他等问题,只要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好水平尺等一些辅助工具,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就能避免。调查二、对工程概况进行调查1、线路情况:张集线为新建复线铁路,线路路基大部分已成型,部分地段级配碎石已铺完,未上道砟,铺架工作尚未进行。2、工期:指挥部要求2009年9月达到开通条件,2008年8月铺架单位(dānwèi)开始上道砟。支柱组立需在上道砟前完成(支柱组立进度快于上砟进度)。六、小组活动目标(mùbiāo)及可行性分析3.可行性分析A.不利因素1)轨道未铺设,支柱组立无参考物,不能使用轨道机械。既有线或已铺轨的工程线施工(shīgōng)中支柱组立后用整杆器固定在钢轨上,本项目不能采取这种施工(shīgōng)办法;2)路基标高与施工(shīgōng)出入较大,路基质量参差不齐;3)与路基单位、铺架单位交叉施工(shīgōng),干扰较大;4)路局要求2009年9月30日完工,面临工期紧任务重的特点。B.有利因素1)支柱组立施工(shīgōng)是项目的重点控制工程,项目部领导高度重视,人、机、物能得到充分保证;2)以往施工(shīgōng)过类似工程,如杯型基础和钢柱基础,有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3)线下施工单位能提供详细的交桩资料和数据、现场导线点、水准点及线路中心桩等。4)小组成员包含层次广,知识结构、专业素质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并都具有务实、创新、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很强的团队精神。经过分析(fēnxī),我们认为实现目标是可行的。七、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1、原因分析:结合现状调查结果,我们围绕着主要(zhǔyào)问题采用关联图进行分析:2、要因确认通过(tōngguò)现场调查,我QC小组在组长主持下,召开了分析会议,并对关联图中的9条末梢原因进行逐一分析现场论证,见下表:序号八、制定对策针对3条主要要因,我QC小组按活动计划展开(zhǎnkāi)活动,采用“5W1H”的方法,对每一个要因分别进行研究,并明确了目标,制定了对策、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时间。对策表九、对策(duìcè)实施3、运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桩,在现场定出中桩,辅助桩位置(wèizhi)标出杆号,并测出辅助桩高程。4、依据上述测量结果和接触网平面图等进行内业整理,整理内容为限界、坑深,将整理结果列表交给班组施工。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时依据施工(shīgōng)台帐,参照现场支柱的中心桩及辅助桩在路基上精确画出坑口位置,如下图所示(以JH-1型基坑为例):基坑开挖完成后,根据施工台帐的基坑深度进行复核,无误后进行下道工序。基础(jīchǔ)支模:施工中基础(jīchǔ)模具采用定制的成型钢模。在基坑坑口周围做一个与模具高度和宽度相当的台阶,将模具放入。模具垂直线路轴线与辅助桩连线保持垂直,延长线与中心桩重合。操作中利用细线和钢卷尺,丁字尺进行控制。模具顶面到坑底距离应与设计坑深一致,支模完成复核后对模具进行固定支柱组立:支柱组立前,先在基坑内放置底板。在底板放置平整后,用细线连接两辅助桩,运用吊坠测出底板上平行线路中心的3100线,并有油漆做好标记,如前面JH-1基础坑口尺寸图中基坑内虚线。支柱组立时保证支柱底部小面(测面)与此线重合。依照本方法,支柱组立时限界及埋深与设计线路数据比较,完全满足我们制定(zhìdìng)的目标。实施二研究制定(zhìdìng)支柱固定方案AB地锚整杆器抱箍1、支柱组立好后的固定A部分放大图B部分放大图整杆器与地锚连接的卡子抱箍与支柱间垫橡胶增大摩擦由于(yóuyú)线路未铺轨,传统的整杆器固定办法(利用钢轨卡子将整杆器固定在钢轨上)已不能采用。在实际施工中采用地锚固定整杆器,整杆器与抱箍连接,用抱箍固定支柱。如图所示,两整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