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与技术贸易相关的经济理论第一节技术与经济增长理论一、新古典增长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针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缺陷,索洛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了创造性的突破,从而开创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工作的突破在于:第一,索洛认为资本—劳动比率和资本—产出比例都是可以按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的,而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则是固定不变的;第二,索洛假定资本与劳动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工资和利润的水平由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充分就业均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整生产中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来实现,因而资本和劳动都可以充分利用;第三,索洛考虑了技术进步,但认为它是一个具有固定趋势的常数。二、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虽然被称为是一个理论,但事实上它是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诸多增长模型的一个松散集合体,不过这些模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认为知识或技术如同资本和劳动一样是一种生产要素,是“内生的”,是由谋求利润极大化的厂商的知识积累所推动的。罗默认为,技术知识具有独特的性质,它既不是传统的私人产品,也不是一般的公共品,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的产品。技术由专门生产思想的研究部门生产,然后以两种方式进入生产:一方面技术会用于中间产品,进而通过中间产品数量和种类的增长提高最终产品的产出;另一方面,技术变化能增加总的知识量,通过外溢效应提高研究部门的人力资本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三、长波理论长波主要指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过程中长达50-60年的明显的规则性波动。1925年,俄国的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其论文中发表了对长波(LongWave)进行的系统性统计研究,认证了长波的存在,从而将长波理论引入了经济增长的研究领域。康德拉季耶夫归纳出长波变动过程中五方面的特征:1、在长波上升期,繁荣年份较多,下降期则以萧条年份为主;2、在长波下降期,农业常出现显著而长期的萧条;3、在长波下降阶段经常出现许多重要发明,并在下一个长波的上升阶段得到大规模的应用4、在长波上升阶段初期,黄金产量会增长,世界市场也因新兴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国家)的加入而扩大;5、长波上升阶段往往发生战争与革命。与早期的长波理论不同,他认为科学发现与发明、战争与革命、世界经济中新国家的开辟、金矿的发现等现象是长波产生的结果而不是产生长波的原因。第二节技术与国际贸易理论一、技术转移论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斋藤优在对技术创新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深入考察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技术立国”的主张,强调了技术开发与技术转移在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的建议被日本政府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基本国策。在政府的推动下,日本的技术发展经历了一个以技术转移为主到以技术开发为主的技术进步过程。斋藤优的主要理论包括技术转移周期论、需求与资源关系假说等,主要在《技术转移论》和《技术开发论》等著作中进行了阐述。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战后出现的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之一。虽然后来的实证研究表明,产并非所有经济部门都以产品周期为动态特征,但是该理论能够很好的诠释以高技术为特征的经济部门的贸易模式。这一动态的贸易理论表明,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制造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比例会发生变化,创新国的技术优势会逐渐丧失,贸易的地理方向会产生转移,贸易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产品周期阶段,由于各国具有不同的技术优势,创新国跨国公司有对外投资的动力,对外投资客观上又带来了技术的扩散,从而使技术发明国丧失了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拥有的技术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移给其他国家,导致贸易的地理方向产生转移,即创新国从出口国变为进口国,模仿国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发展中国家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从而也带来了这些国家贸易结构的变化。三、南北贸易模型克鲁格曼(PaulKrugman)在1979年发表了题为《创新、技术转让和世界收入分成的模型》(Amodelofinnovation,technologytransfer,andtheworlddistributionofincome)的论文,结合国际贸易格局的动态研究,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作了重要发展,率先建立了南北贸易中技术转移的一般均衡模型。克鲁格曼和多勒的南北贸易模型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首先,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为能够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其领先的地位,它们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其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提高技术水平以及人力资源与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引进外资,并通过技术引进等各种方式努力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实现技术进步。第三节技术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HerberttHymer)率先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