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合作及其对东亚一体化前景的影响论文.docx
上传人:又珊****ck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日经济合作及其对东亚一体化前景的影响论文.docx

中日经济合作及其对东亚一体化前景的影响论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日经济合作及其对东亚一体化前景的影响论文论文关键词:日本中国经济合作东亚区域一体化当前,世界232个国家和地区中有近200多个处于区域经济中。在号称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而作为世界经济近年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东亚地区则呈现出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合作较多的是在双边、次多边基础上进行,或是通过一些区域性经济论坛和政府间承诺来促进相互间的经济合作。这使得东亚各国共同面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在WTO多边谈判中各自承担压力,无法形成整合力量,这必然会使东亚地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东亚各地区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应该首先解决自身的一体化问题。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综合各方面客观现实,中日两国理应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发挥主导作用。作为世界第三和第二号经济大国,中日经济合作有极大的互补性。日本有大量资金、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设备、成熟的治理模式和先进经验;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惠的待遇、蓬勃发展的经济和世界加工基地。近年来中日贸易以每年100亿美元左右的涨幅、平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日本成了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了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随着中日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必将给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带来更明朗的前景11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挫折。加之危机前日本经济的十年不景气、危机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以及日元对美元汇率的下跌为东亚经济的重振投下了长长的阴影。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兴起则使东亚经济的发展前景增加了几分不确定性。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东亚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东亚国家的重要课题。日本是亚洲第一经济大国,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中国是亚洲第二经济强国,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经济有着高度的互补性。对于中日两国来说,合作则两利,不合作则两败俱伤。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是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键。一、日中两国的经济合作(一)中日经济合作的概述和比较在东亚经济合作问题上,日中经济合作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事实上,在过去二十几年中,日本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日中贸易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在过去十年中,这种关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1999年,日本在中国的出口份额中由1990年的14.5%上升到20.5%。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在日本的出口份额中也由1990年的2.1%上升到1999年的5.6%。从1990年到1999年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增长了33%。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在中国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18.1%上升到1999年的23.3%。中国在日本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5.4%上升到1999年的14.6%。在2000年,日中贸易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势头①。与此同时,日本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在过去10年中,日本对华投资一直名列中国投资来源国的第二位或第三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同战后初期的日本一样,中国经济的发展方针是在国民收入水平上逐步赶上发达国家。不仅如此,经过50年~100年的努力,中国还要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上赶上发达国家。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尽快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提高技术装备。而在技术装备程度给定的条件下,中国则必须加快索罗意义上的技术进步速度。为实现这一目标,除通过各种手段直接推动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之外,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通过体制改革建立各种激励机制来提高生产效率。后来,在继续推行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又大力推行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中国始终把实现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升级放在中心地位。在执行开放方针的初期,由外国企业提供订单、原材料和技术的加工贸易对中国创造就业机会、换取外汇做出了重要贡献。大量进口的各种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使中国的传统产业加强了竞争力。而后,从外国引入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的政策则有力推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升级。虽然大量生产线的重复引进造成了资源浪费,但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激烈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企业逐渐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在开放的前期,进入中国的外资大部分是香港特区和其他东亚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在90年代中后期,跨国公司,特别是名列福布斯五百家的跨国公司开始大举进入中国。中国希望,跨国公司的进入不但能带来资本而且能带来最新的技术。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建了研究和开发R&D部门。(二)中日经济合作走过的历程在中日经济合作的发展初期。中国进口日本的资本品和技术含量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