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准字音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状态。用形象化的比喻,生动鲜明地写出了作者听觉中的秋声的个性特点,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1)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2)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唯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写作背景:“悲秋”新解: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悲秋与人体内激素变化导致的情绪感受密切相关。在大脑中的一个似豌豆大小的腺体——松果体,称为人体的“生物钟”,它分泌的褪黑激素会使人情绪低落、悲哀伤感或昏昏欲睡,其分泌受昼夜自然规律的控制,白昼太阳光能抑制其分泌,故体内褪黑激素呈现“昼少夜多”的生物节律,使人白天工作,夜里睡眠。秋天后昼短夜长,日照减少,加上秋雨绵绵,天气阴冷,“一场秋雨一场寒”,光照不足使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明显增多。由于“负反馈”作用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能振奋情绪的人体激素分泌减少,于是人体细胞极不活泼,新陈代谢相对减慢,人的情绪也就抑郁消沉、郁郁寡欢,有的甚至终日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医学上称之为“季节性情感障碍症”。写作特色关于“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