埕岛油田馆上段开发区地质建模的实践.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埕岛油田馆上段开发区地质建模的实践.doc

埕岛油田馆上段开发区地质建模的实践.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埕岛油田馆上段开发区地质建模的实践埕岛油田馆上段开发区地质建模的实践摘要:在油田开发区块地质建模的实际过程中会遇到诸如地质分层、建模软件实现、各类地质数据的处理、二三维储量对应等各类问题,通过埕岛油田馆上段的地质建模,描述遇到的具体问题,分析原因,阐述了解决此类问题作者所采用的对策。通过地层统层、测井解释、井斜校正、净毛比改进等措施,建立的地质模型,初步达到数模生产模拟的要求。关键词:埕岛油田馆上段地质建模一、埕岛油田馆上段开发区地质概况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水深3m~20m的极浅海海域,处于济阳坳陷与渤中坳陷交汇处的埕北低凸起的东南端,属前第三系潜山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大型披覆构造。南邻桩西地区,西以埕北大断层与埕北凹陷相连,向东和东南分别倾没于渤中凹陷和桩东凹陷,处于三个生油凹陷的包围之中。埕北低凸起是一个与埕子口凸起近平行的北西向低凸起带,沿埕北大断层呈北西向长轴背斜形态,倾向南西,东南斜坡带比较平缓,坡度在1-5°左右。中生代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使济阳与渤中凹陷的格局基本定型。进入新生代后,整个盆地进入旋回性沉积阶段,其后,整个盆地接受连续沉积,在第三系末期的馆陶组时期,由于整个盆地的连续沉积,使得济阳坳陷与渤中坳陷几乎统一,在两个坳陷内,馆陶组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埕岛主体馆陶组油藏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岩石类型为岩屑质长石细砂岩。储层全区分布广,纵向上油层层多,含油井段长250m~300m,在含油井段内划分6个砂层组、31个小层;平面上变化大,连通性差。储层胶结疏松,渗透性好,平均孔隙度34.3%,空气渗透率2711×10-3μm2;属常规稠油油藏,平均地面原油密度0.9361g/c方,平均地面原油粘度287mPa.s;油藏具有高饱和特征,饱和压力11.22MPa,地饱压差2.68MPa;油水关系复杂,天然能量不足,需适时注水补充能量开发。截至2012年底,埕岛油田已发现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及馆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及沙河街组、中生界、古生界、太古界等七套含油气层系,自营区探明含油面积156.54km2,探明储量37950.2万吨。已上报动用探明含油面积104.49km2,石油地质储量24638.28万吨,标定采收率20.3%。其中人工注水驱埕岛主体馆上段油藏为其主要的含油层系和开发层系,已探明储量和开发储量分别占埕岛探明储量和动用储量的54.8%和70.9%,年产油占采油厂年产油量的78%。二、地质建模所遇问题描述本次建模工区面积近50平方公里,区域内近600口探井开发井,使用的建模软件为Direct软件,该软件是通过地层界线确定砂体连通,就要求馆上段开发区河流相地层砂组要划分精确,原来开发井的地层划分明显达不到建模要求,窜层现象明显。在具体建模中,单井数据准备中遇到最多的是测井数据问题,比如因历史原因,大多数井缺少孔渗饱等连续解释数据,手工弥补难度大,测井数据存在不合理异常值等,油层有效厚度要精确,必须消除干层夹层影响。在整理构造面时发现,存在异常构造高值或低值,在地层分层合理的情况下,异常点周围构造趋势明显与地震、区域地层倾向存在矛盾,分析出部分斜井因井斜测量的原因,需进行井斜校正。二三维储量拟合时,运用软件自身运算出的净毛比,三维储量存在偏大问题。例如分区块建模中,开发中区二维储量为9365万吨,而三维储量为12685万吨,比二维多出35%,明显超出二三维储量拟合误差5%的合理范围,在优化各个储量计算参数后,包括计算用油参数采用定值,出去净毛比中泥岩影响等因素,三维储量为10785,仍多出15%。净毛比需结合地质概念、软件特点优化改进。三、解决对策合理建立地质模型在建模前工区数据整理时,将单井测井数据各个测井项目异常值逐井消除,便于以后统计计算,砂体钻遇数据顶底深度精确到0.1米,补充干层等夹层,校对层解释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遇到的问题采取如下措施。1.地层统层在旋回地层学、高分辨地层学、岩性对比、等高程对比等诸多方法理论中,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寻找标准层、辅助层,等厚法划分对比河流相地层小层的方法,比较实用。因此对开发区进行全区河流相等厚统层,建立近30条骨干剖面,进行地层对比划分。骨干剖面采用1:200测井纸图对比划分,其余井参照骨干井铺开,卡准标准层,按照一定原则统层:1.1以原划分方案为基础,以4砂组底GR抬升段为标准层。1.2从骨干剖面出发,确定砂层组界线,并控制小层的划分。1.3在等厚划分原则的基础上,考虑河道下切因素,劈层需找明显分期标志。1.4每小层尽量包括一个单砂体。1.5参考使用INPEFA曲线。1.6划分的每口井均与邻井闭合,不确定井最后进行划分。1.7参考地震资料,综合考虑砂体平面分布状况、油、气、水分布状况。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