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精品多篇】.docx

2020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0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精品多篇】【导语】2020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篇一2018年11月,贵州毕节大方县脱贫攻坚最关键的“百日攻坚战”期间,我被抽派到了全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猫场镇新民村担任脱贫攻坚常务副指挥长,这段艰苦的岁月,注定让我终生难忘。冰雪中扶贫新民村有贫困户213户87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4.19%。全村山高坡陡,土地切割破碎,交通闭塞。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无法达到脱贫标准,建设基础所需的原材料全靠人背马驮,背着钢筋、水泥、砂子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不仅仅是满头大汗,身上都磨出了血,而肩膀上更是血迹斑斑布满深深的血痕,疼痛难耐,但是无论多么艰苦,我始终坚守初心,没有放弃。修建危房为了争分夺秒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时候我一天要徒步行走几十公里的泥巴路去推进工作,要在寒冷的冬天骑摩托车行走几十上百公里的山路去完成任务,手和耳朵都被冻伤,脚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肩上布满深深的血痕,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双脚踩在冰冷刺骨的淤泥中,鞋上、裤子上全是泥巴,鞋子里灌进了水,冷酷难耐。但至少还是安全的。骑摩托车行走在泥巴路上,很不安全,滑倒摔倒是时有发生的,去扶贫的路上,我就摔倒过几次,安全帽子上都磕上烙印,膝盖上还留下伤疤,白天顶风冒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晚上还要骑着摩托车到镇上参加研判会议,无数个夜晚在寒冷的冰雪中来回行走近50公里的山路,很多时候半夜三更还在扶贫的路上,根本顾不上吃饭,再艰苦也要坚决完成扶贫任务。长长的头发,黑黑的皮肤,臭臭的身体……我根本顾不上剪头发和洗澡,更顾不上家里的妻儿老小,妻子忙不过来的时候,不得不把仅有3岁大的女儿一个人锁在家中。堂亲叔叔去世,我也只是半夜匆匆忙忙的赶回去几个小时,葬礼都没能参加……寒冷的冬天,艰巨的任务,我的脚指甲都走翻了,鞋子也走破了,心也几乎崩溃了,无数个深夜我在寒冷的冰雪中骑着摩托车,听着《在艰苦的岁月里》《丰碑》《金色的鱼钩》等红色故事激励自己往返在村镇之间、村组之间、组与乡亲之间。为了父老乡亲如期稳定脱贫,面对所有困难,我没有退缩,只是坚守初心,始终做到“越是艰苦越奋进,越是困难越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百日攻坚”战期间,我们完成组组通公路14.15公里,完成房屋改造209栋(其中危房改造66栋、旧房整治121栋、两改22栋),完成两硬化36000多平方米,实施了白芨、冬荪、养猪三个扶贫项目,同步推进电、水、讯等项目实施,随着新民村的发展变化,我得到了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更得到了省扶贫办和国家抽查组的高度肯定和表扬。乡亲们从不理解不支持到积极主动配合,从不打招呼到主动打招呼,主动给做饭吃,主动到村里送菜、送核桃、送腊肉等等。乡亲们听说我要暂时离开一段时间,纷纷跑到村里来找我的电话号码,说想我的时候就会给我打电话,我也经常接到乡亲们打来的电话。过春节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份意外惊喜——新民村的10名乡亲自发组织来大方看望我!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篇二夏日的宁夏中部,云淡风轻,山塬上的柠条随风起舞。“这是高蛋白,营养价值很高,用来养羊事半功倍。”5月25日,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兴奋地告诉记者,村里建设的柠条加工厂开始正式运营了。曾记畔村是一个僻远山村,没有一寸水浇地,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曾经,这个只有2000多人的村子里,大部分村民穷得叮当响,贫困就像大石,压得村民喘不过气来,不少村民面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现状,背井离乡,异地谋生。但朱玉国却守在村里,立志改变贫困面貌。2006年10月,曾记畔村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村。“这是一次重要机遇。”朱玉国说,在曾记畔村,不少村民的祖上曾经做过生意,很多人骨子里仍保留着勤劳致富的传统。国家拨付给曾记畔村20万元扶贫互助启动资金,朱玉国多次召集村委会听取各方意见,商量如何用好互助资金。此前,扶贫资金的使用基本以“输血”为主。习惯了“白给”的村民听说用这个钱还要还,一时无法接受。他们说:“过去给了就不往回要了,这个不仅要还,还要入股、收利息。”扶贫先扶志。朱玉国意识到,脱贫首先要解决的是动力问题,要从根子里,让贫困群众从以前“站墙根、晒太阳,等救济睡着吃”的观念变为“靠双手干着吃”。朱玉国大胆尝试,在村里掀起“头脑风暴”,大力倡导勤劳致富,不断健全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调动老党员、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激情,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经过多轮商议,村委会和全体村民定下规矩:从互助基金贷款,要入股互助社,按4:6的比例发放贷款,贷款实行五户联保,党员和贫困户“一帮一”。金融是血液,产业是躯体。已有数百年养殖历史、因肉质鲜美名扬天下的盐池滩羊开始在杠杆撬动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