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6篇(合集)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产计划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生产计划篇1一目标1产量4000平方米(两班生产);2报废率3.5%;3一次合格率92%;4计划完成率90%;4产能达到行业标准;二管理活动1健全生产部组织结构,配足并稳定各级管理人员:如经理肋理/生产统计员/工艺员/电工/领班;2深入完善和更范目前所用的生产管理方法;并系统培训组长熟练运用这些管理工具;3导入绩效考评管理体制,使员工的.收入同工作绩效在很大程度上挂钩。4改进生产组织模式:由单班制向两班制的转型;5建立小组早/晚会机制;建立生产部周例会机制;6强化工艺的监察职能;7规范设备保养;9成立品管圈,设立专项进行技术功关,10将5S与生产组织/制程品管/物流管理相揉合。三管理排期1组织机构调整1---3月2两班制规划1---3月3组长系统管理培训1---6月4导入绩效考评3—-6月5建立小组早/晚会机制2---4月6生产部周例会2---8月7成立品管圈4---11月85S与生产组织/制程品管/物流管理相融合4---12月9开展工艺监察3---12月10设备大检修6---7月生产计划篇2一、20xx年度安全目标火灾、爆炸、因工死亡、重伤、多人中毒事故、污染事故为零;职工职业病发病率为零;特大设备事故和重大责任设备事故为零;年千人负伤率≤0.2%;职工职业性健康体检率≥100;事故隐患整改率≥98%;职工安全教育率100%;安全设备、设施、器材完好率100%;一般设备事故≤0.5%;顾客评价率100%。二、安全工作计划1、坚持参加公司各种安全会议,积极参加问题隐患整改,协助制定并落实实施20xx年安全生产责任制。2、积极配合公司安委会完成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评审工作。3、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安全培训。4、积极开展公司开展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5、积极参加公司各种安全活动和安全检查。6、在加强对本部门的.设施设备进行基础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和设备的完好率。20xx年12月15日生产计划篇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的依法治国、市委的依法治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生命至上的红线意识,更好地加大对新《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执行力度,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行为,强化行政执法责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24号令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全区20xx年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执法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区委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总要求,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紧紧围绕全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中心任务,严格依照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特别是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认真履行监管监察职责,依法查处各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生产经营行为,积极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利,最大限度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事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二、主要任务以规范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行为、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生产经营行为,督促消除安全隐患为工作重心,创新执法方式,强化计划监察、专项监察、暗访暗察执法机制,持续加强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机械加工及修理、重点建设项目施工、人员聚集场所和严重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行业和领域等的执法监察工作,严格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逐步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努力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三、工作目标以确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职业病患病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五项指标"零增长"为总目标,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核心,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执法监察,不断推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落实,促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提升,达到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查处和事故隐患整改力度切实加强。(一)执法监察数量:全年执法监察40家企业.烟花爆竹零售点120个.各乡镇安办完成辖区内所有企业的监察。(二)被监察企业重点环节覆盖率达到80%以上,检查后的复查率达到100%,群众举报案件查处率1O0%。(三)行政处罚案件过错、行政复议过错、行政诉讼败诉案件为零。四、执法监察工作重点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中心,以检查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为"突破口",与相关部门协作重点打击"三非"(非法生产、非法建设、非法经营),查处"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防止"三超"(超能力、超范围、超定员生产),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