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ICU消毒隔离消毒隔离重要性消毒隔离与医院感染二者的关系非常切,消毒隔离制度是否贯彻关系到医院感染率的高低,在全国各地医院发生的感染事件均与消毒隔离有关,消毒隔离工作在医院凸显其重要性。1.1消毒的概念消毒是指清除和杀灭人体表面和无生命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1.2消毒的概念的理解消毒概念中隐含了一个灭菌的概念,消毒作用水平取决于灭菌方法及消毒方法的选择。1.2.1灭菌方法可分为物理灭菌方法,如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灭菌等,另外还有一种化学灭菌方法,主要使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灭菌剂。1.2.2消毒分为高效消毒、中效消毒、低效消毒3种,选择何种灭菌方法和何种消毒方法,取决于我们要做的操作对象及范围,若是进入人体的操作必须灭菌,接触黏膜和皮肤的可以选择中、低两种灭菌方法。隔离原理与技术.1隔离的原理是针对感染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感染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各种措施阻止感染链的形成,利用隔离技术切断感染途径,最简单、直接而有效的中断感染链的方法。2、标准预防掌握标准预防的感念;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最常启动标准预防的是手术室的急诊手术。一、人二、环境三、物品四、医疗操作五、细菌学监测一、人5.戴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7.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医师和护士人数与ICU床位数之比必须为0.8~1:1和2.5~3:1以上。8、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病人1.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或需保护性隔离的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2.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标识。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3、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4.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安置于正压病房。5.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访客1、建议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2、戴一次性口罩。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3、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建议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4、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5、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探视。6、在ICU入口处,建议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二、环境3.地面:所有地面,包括病人房间、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湿式拖擦。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所污染,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不同房间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每天至少消毒1次,4.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5.不宜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不宜在ICU入口处放置踏脚垫并喷洒消毒剂,不宜在门把手上缠绕布类并喷洒消毒剂。6、每周对层流滤网清洗一次,每月对ICU大、小房间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行细菌培养一次,培养不合格者,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并重新进行培养。7、紫外线灯管每周清洁一次,半年测试一次强度。使用时间>1000h或强度<70μW/cm2时,应及时更换。三、物品3.其他医疗仪器: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氧气流量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仔细消毒擦拭,建议用75%酒精消毒。对于感染或携带MRSA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人,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4.护理站桌面、病人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定期用75%酒精擦拭消毒。当这些物品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为避免含氯消毒剂对物品的腐蚀,消毒一定的时间(通常15min)后,应使用清水擦抹。5.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消毒,对腹泻病人应一用一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