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摘抄环境描写的句子。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更深刻感受渔夫桑娜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体会穷人的善良。【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文章的作用。【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看到“穷人”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二介绍了解作者。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学习生字词。2.通过初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3.检查读书情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事情发展四、自读课文,理解文意,体悟“穷”1.质疑激趣文章题目叫《穷人》,“穷人”指的是谁?可是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他们的“穷”体现在哪些地方?默读课文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可小组交流讨论。)3.展示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2)从“吃、穿”看出“穷”。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4)从恶劣的天气等方面看出穷.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效果五、课堂小结质疑思考课题是穷人,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可是,有人说,这篇文章中的“穷人”其实并不穷,他们很“富有”。你赞同这个观点吗?六、作业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知识与技能:学习10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交流,加深印象;通过朗读,积累好词佳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教学重点:1、体会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感受穷人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谈话,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及背景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尔斯泰吧?谁能说说他是哪车的作家?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教师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2.课题引入板书课题:穷人。学生读题。《穷人》是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穷人”是一个包括范围很大的词语,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⑴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⑵给课文划分段落。⑶指名反馈,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三、学习课文,感悟“穷”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