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截竿入城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截竿入城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截竿入城》旨在告诉人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内容,供参考!截竿入城魏晋:邯郸淳撰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注释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入:进去;进入执:握,持,拿亦:也,仍然。俄:一会儿,不久至:来到这里吾:我矣:了,承接遂:于是,就计:计谋,办法而:连词,表承接,然后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之:代词。此处代长竿但:只,仅,但是以:用练习题一、题目:1.解释句中的词。(1).执:(2).俄:(3).老父:(4).截:(5)但:2.翻译句子。(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3.老父在劝执长竿者时,为什么要说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4.有人认为,鲁人傻就傻在“依”字上,你认为呢?二、答案:(1)拿着(2)不久(3)老爷爷(4)截断(5)只(1)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2)我并不是圣贤之辈,只不过见多识广,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让持竿人信服他这是在说持竿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作者介绍邯郸淳(约132年—221年),一作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或作正礼),东汉时颍(yǐng)川阳翟(dí)(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与丁仪、丁廙(yì)、杨修为曹植的“四友”。”淳自小有才名,博学多艺,善写文章,又懂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方圆遐迩许多人都知其名。邯郸淳不经意的闲逸文作——《笑林》和《艺经》,讲述了当时的许多笑话、噱头、善喻、讥讽、幽默趣事以及当时流行的投壶、米夹、掷砖、马射、弹棋、棋局、食籁等诸般游艺项目,成为中国最早的笑话和杂耍专著。人物经历邯郸淳,字子淑,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国时代魏国文学家、书法家,邺下文人之一。邯郸淳青年时代离家出走,游学洛阳,拜大书法家扶风曹喜为师,刻苦磨炼,终于名震书坛。其书法艺术精湛有力,尤其擅长虫篆(似虫形之篆书)。《书小史》称其“志行清洁,才学通敏,书则八体悉工,学尤善古文大篆。”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年,邯郸淳从长安避乱荆州,为刘表门下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举州投降。曹操颇知书法,早闻邯郸淳大名,“召与相见,甚敬异之。”邯郸淳赤壁之战后,邯郸淳随曹操来到邺城,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争与邯郸淳结交。曹丕请父亲让邯郸淳作自己的文字侍从。曹植也求邯郸淳甚急。此时曹操正偏爱曹植,命邯郸淳往见曹植;曹植大喜过望,热情隆重地接待了邯郸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取得继承权,代汉而立,开创魏王朝,最终把邯郸淳拉到自己身边任博士给事中。邯郸淳为报知遇作《投壶赋》,洋洋千余言,曹丕认为写得很好,赏赐帛千匹以嘉奖,邯郸淳以大篆、小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刻儒家经典《正始三体石经》,立于洛阳太学故汉碑之西。其书法焕然,成为传世珍品。其有文集二卷、《艺经》一卷,今仅存《投壶赋》《孝女曹娥碑》等文。邯郸淳文字成就除散文外,还撰有《笑林》三卷。《笑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关于笑话方面的专书。内容大都是一些短小精炼的讽刺性笑话。如《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故事写出了执竿人的蠢态,更讽刺那个自以为年纪大,阅历广,而自以为聪明的老者。寥寥几笔,引人哑然失笑。总的说《笑林》幽默生动,讽刺辛辣,所以流传甚广。原书到宋代散失,今有鲁迅先生《古小说钩沉》辑本。邯郸淳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书小史》称:淳篆书师曹喜,略究其妙。蔡邕善篆,然精密间理,不如淳也。作品集他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