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精编.docx
上传人:一条****ee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木兰诗精编.docx

木兰诗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木兰诗木兰诗(精选12篇)木兰诗篇1木兰诗教学目标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教学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民歌的语言特色,了解木兰的形象。课时安排: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文学知识介绍。(1)让学生进行介绍。(2)明确:(出示幻灯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二、自主学习师:这首诗记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花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4.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5.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6.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三、合作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机杼可汗燕山鞍鞯扑朔迷离金柝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2.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明确:(交流制作的学习卡片,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根据情况进行讲解。)3.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明确:(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4.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明确:(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教师适时举例说明。)5.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7.背诵诗歌。检查背诵。8.重点研讨课文第4自然段。(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①概括本段内容。②分析本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③本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明确:(①木兰的征战生涯。②对偶。作用:笔墨精炼,对仗工整,音调铿锵,气氛雄壮悲凉。③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五、梳理巩固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六、拓展训练(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七、布置作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板书设计木兰诗1.人物形象。2.语言特色。木兰诗篇2一、解题。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代和木兰其人(见A式“解题”②③④⑤条)。二、正音、解词。见A式。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步骤是:(1)教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2)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3)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再提问,再齐读全诗,进一步认识民歌的叙事手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因势利导,将学生点滴认识加以集中,必要时也可作补充。下面是讨论后小结的要点(加点的字可板书),仅供参考。①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可汗问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两句,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也有个别书面语句如“万里赴戎机”四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②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加以铺排,铺排的办法很多:排比:如“爷娘闻女来”六句、“东市买骏马”四句。复沓:如:“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复沓跟叠句的区别是:叠句不换字,而复沓可以更换个别词语。)顶真(又称“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说明]以上关于修辞的说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