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300字.docx
上传人:是你****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300字.docx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300字.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300字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300字(通用15篇)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3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300字篇1首先,这部纪录片以文物修复为主题,里面几乎集中了国内最顶尖的艺术品,包括钟表,字画,陶瓷,漆器,织品,在故宫尘封了许多年,有很多甚至是第一次公布于众,精妙绝伦,巧夺天工,真的大开眼界(我印象最深的是“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而且对这些文物的背景介绍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历史,很有意思,很长知识。然后呢,这部纪录片想表达的最核心的我想还是“匠人精神”。这些中国最顶尖的文物修复专家,很多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静静地,从事着一份伟大又平凡的事业。说伟大,是因为他们用自己高超的技艺把千百年前的珍宝以它们最完美的姿态呈现给现代的人们,这仿佛是跨越千年的相遇,让人震撼和感动。说平凡,是因为他们就像巷子里最普通的工匠,看起来那么的随和,仿佛手里拿的不是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只是普通的一个钟,一个表,而他要做的只是尽自己的力量修好它。我们更要学习的是这些匠人脚踏实地,充满热爱,专心致志地去对待自己的工作,这对我们以后从事职业也是积极正面的影响吧,现在浮躁的我们真应该好好静下来,看看这些大师们是怎么对待工作的,一辈子真能做好一件事,也是功德圆满的。最后,这部片子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刻意的煽情,很多生活的小细节流露出这群干着特殊工作的匠人的清苦,其实也不是清苦,因为他们心里是满足快乐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300字篇2如果有时间,可以在看各种美剧、英剧、日剧的间歇,或是少看两集手撕鬼子、宫斗、老公出轨的国内剧,花两个小时看看这部三集纪录片,然后,你会被一群人打动,你会感到热血往上涌,你还会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所谓最牛的爱国主义教育片,当仁不让。这片让我看得热血,可又让我特别特别的难过。因为我看到了师傅们工作地方的狭小局促、工作环境的杂乱、工具随手堆放而没有规范的区域、工作台的拥挤有的甚至在灶台旁、修缮古画工作台放不下只好把长轴画卷的一段放到一旁的材料堆上、徒手搬挪文物、运输文物时的简陋粗糙。不是崇洋媚外,对比邻国日本的文物修复,他们有现代的工作室、宽敞的工作间、搬挪一定戴手套,运输时以搬运木质佛像为例,必须先将佛像全身包覆,然后进行绑缚,再然后放到量身大小的木质框架结构中,再把所有和框架的接触点都垫上缓冲辅料,最后用合适的工具运输,而片里的佛像运输完裸露、直接绑缚、用还不及佛像一半长度大小的简易小推车。这可是故宫修复,CCTV,应该是代表了现在中国的顶级文物修复生态啊。希望故宫博物院尽早北迁,把办公室、电线电缆电话线、锅炉房、食堂全都挪走,把古迹之外的人为破坏还原。和故宫一样,今日的北京城已经完全验证了当年梁先生的预言,如果当年能走了他那条路,那么今日的北京将会是百倍精彩的京都,而那些精彩,我们再也看不到了。希望下辈子能干这行。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300字篇3这其实是一篇我看完《我在故宫修文物》后感。这本纪录片力荐。其实,“匠心”和“匠人”并不算新概念,只是觉得近年来重新被关注,又一次热乎起来。这种“热乎”正好说明了一种缺失——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凡事都讲究高效率,一切都变得“快餐化”的今天,安安静静的手工艺人越来越少了,那些愿意花时间、用双手去打磨制作一件艺术品的心态显得弥足珍贵。这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成体系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3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纪录长片总长三集,每集展现几类关系密切的文物修复和性情各不相同的修复大师。第一集讲述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故事,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的修复故事,第三集为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看完纪录片,很想也去故宫修文物。知道自己没有这样的资质,心向往之。也许是希望,自己面对这样一份工作,能够沉下心来做一点事。后来想明白,小到能够静下来写文章,大到过好自己的生活,也需要一点“匠心”才行。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300字篇4在微博上被安利,没想到一个下午一口气看完了三集。闲暇时也喜欢逛逛博物馆,虽然不免有走马观花、附庸风雅之嫌,但每次看到那些厚重的青铜、亲切的木雕、朴拙的陶、精致的瓷、飘逸的书、灵动的画跳出历史课本真切地呈现在眼前时,都会觉得捕捉到了历史的余香。以往也被展厅的设计、文物的铺陈惊艳过,但是却不知道一件文物在来到大众眼前之前,是如何洗去了千百年历史的尘埃,才让我们得以一窥她的魅力。在修复师用他的双手吻醒她之前,她还一直都是个睡美人呢。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物,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