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和时间赛跑》教案精品多篇【导语】三年级语文《和时间赛跑》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三年级语文《和时间赛跑》教案篇一设计理念《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淡淡优伤痕迹的散文。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读自悟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毖Щ岜究紊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毖成珍惜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1毖Щ岜究紊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崩斫狻八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词卡、磁带、课件。教学过程一、录音导入,激发兴趣1盋AI播放配乐朗诵《匆匆》片断(第三节)。2碧富暗既搿同学们,每当我们聆听《匆匆》这一名篇时,总会油然而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啊,时光一去不复返!说说看,你每天是怎样安排时间的?你是否想过珍惜有限的时间呢?你是怎样珍惜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笨吹秸飧隹挝谋晏猓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弊杂啥量挝摹(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学。(2)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3苯淌利用词卡、CAI课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4敝傅佳生当堂正确书写生字。5敝该分节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6毕胂肟挝慕擦四男┦拢孔髡咄ü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7碧录音,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三、学习1—5小节1蹦读1—5小节,说说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2敝该读一、二两节。(1)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2)这部分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请大家小组合作解决,如果仍有困难,请提交全班讨论。(3)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采用“读—悟”法来自读自悟。)(4)指导学生用“持续”“与其……不如……”造句。(5)从一、二节中找一个词来概括这部分的感情基调。(忧伤)(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3逼攵烈弧⒍两节。4蹦读三、四两节。(1)画出你最难理解的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2)先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样解释的?(4)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6)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节。5弊远恋谖褰凇(1)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谚语的意思。(2)你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3)“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6彼邓悼矗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四、布置作业1绷废坝懈星榈乩识量挝摹2被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3笔占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等。三年级语文《和时间赛跑》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等句子的意思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阅读时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教学过程:一、名言、谚语导入新课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名言或谚语。2、导入:多少名言,多少谚语,都说了同一个意思:时间如此珍贵,应该珍惜时间。但实际上,人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不同的,对时间的态度也有着千差万别。今天我们要读的《和时间赛跑》中的“我”是怎样认识时间、对待时间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导读好难读的段落。3、利用词卡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谈话;观察太阳的变化;观察小鸟飞行路线;和太阳赛跑;和作业赛跑。)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5、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检查预习情况)三、学习1-5段1、默读1—5小节,说说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2、指名读一、二两段。(1)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2)这部分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请大家合作解决,如果仍有困难,请提交全班讨论。(3)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采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