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多篇[概述]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篇一一、电梯符合安全运行前提条件:1、电梯应是经国家认证许可生产的合格产品,2、电梯应经国家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注册登记。3、电梯运行的环境状态、电源等条件符合电梯的技术要求。4、电梯作业人员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身体状况良好。二、电梯日常运行操作基本规程(一)司机或安全管理员在电梯运行前的准备工作1、应查看运行记录,了解上一班电梯运行情况。2、在电梯的整个行程范围内作空载或轻载试运行;观察电梯的选层、起动、换速、平层、停车、消号、开关门及防止乘客被门扇撞击的安全保护装置(如安全触板,光幕保护)等动作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情况。3、电梯的各种信号(包括内外召唤信号、层站信号、方向信号等)工作正常。报警、对讲装置完好,轿厢照明、通风良好。4、进行轿厢内、尤其是地坎处、光幕处的清洁。5、发现电梯运行异常或有部分功能装置失效的,应暂停使用电梯,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修复后才能继续使用。(二)电梯运行操作规程1、对无司机操作的电梯:按照乘客须知内容进行操作。2、对有司机操作的电梯:1)在司机操作状态下,司机不得脱离岗位。2)严格控制电梯载荷,不得超载,货物摆放均匀、平稳牢固。3)轿内严禁吸烟,严禁载运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4)乘客不得在轿厢门口逗留,不得倚靠在轿门上。5)严格禁止撞击轿门、层门、安全触板、轿厢。6)严禁在任何开门状态下运行电梯。7)运行中如发现有异常震动、异常气味、异常响声及麻电现象应就近停车,停止使用,通知维保单位检查维修。8)电梯在运行中严禁进行擦拭、润滑、修理拆卸机件。(三)司机在电梯运行结束后的交接班1)运行结束要进行清洁,关闭层、轿门和电源。2)填写当班电梯运行记录。维修保养制度修、暂停使用”的警示标志,方可进行维修保养。6、电梯的维保周期和维保项目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或制造单位的维保要求。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篇二一、电梯岗位职责二、点维护保养制度三、电梯事故报告制度四、电梯安全操作规程五、电梯层门钥匙使用方法六、电梯困人紧急处理措施一、电梯岗位职责(一)单位主管设备安全负责人职责1、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有关部门关于电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电梯操作规程;2、全面负责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工作;3、组织建立适合本单位特点的电梯管理体系;4、组织制定并审批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并经常督促检查其执行情况;5、审批本单位电梯选购及定期检验计划和修理改造方案,并督促检查其执行情况;6、经常深入使用现场,查看电梯使用状况;7、组织电梯事故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二)管理部门负责人职责1、在单位主管设备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电梯使用管理方面的规定;2、负责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工作,组织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规章制度;3、审核本单位有关电梯的统计报表;4、组织做好电梯使用管理基础工作,检查电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情况;5、做好电梯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节能改造技术资料的保存;6、抓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节能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7、根据本单位电梯使用状况,审定所编制的电梯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8、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情况;9、参加电梯事故调查与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三)电梯操作人员职责1、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脱岗,不做与岗位无关的其他事情;2、认真执行电梯操作规程;3、精心操作,防止超载运行;4、时刻注意安全生产,经常检查安全附件的灵敏性和可靠性;5、按时定点、定线巡回检查;6、认真监视仪器仪表,如实填写运行记录;7、认真做好所操作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8、努力学习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水平。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制度与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协商依照《电梯维修保养规则》有关条款制定。三、电梯事故报告制度(一)电梯发生事故时,必须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进行处理;(二)电梯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必须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同时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妥善保存现场相关物件及重要痕迹等物证,并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三)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2、事故发生地点;3、事故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4、事故设备名称;5、事故类别;6、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事故报告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方式除电话报告外,还应以传真方式报告。四、电梯安全操作规程电梯必须经检验机构进行验收检验或定期检验,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