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名师工作计划汇总关于名师工作计划汇总(通用18篇)关于名师工作计划汇总篇1一、名师工作室工作目标。充分发挥石鑫名师的凝聚、辐射、指导作用,推动我校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有效成长,促进我校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提升。以优秀教师敬业的精神和精深的造诣,进行面对面的传帮带和现场诊断、个性化指导,辅以博采众长的专家讲座和课题课例研究,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引领力和感召力,探索一条“名师带教,传真经”的教师培训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二、具体工作计划。1、制定好工作室成员的个人工作计划。2、强化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本每位成员完成一至二本教育专著的读书任务,并撰写读书笔记。3、加强工作室博客和网页建设。通过网络传播及时把成果辐射出去,网页更新由渠怀莲、江美新、徐巧石负责,具体负责资料的收集、汇编、整理并及时传到网页上去。4、加强教育教学交流,定期开展教学实践研讨活动。(1)每学期完成一篇教学反思或者经验文章,至少发表一篇省级论文。(2)每月工作室有一名成员开设校级或校级以上1次专题讲座。5、定期开展各种专题研讨。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观摩,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6、开展课题研究。本确保有一个南通市级以上课题立项,每位成员完成一个微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任务。三、逐月活动安排。(一)3月份:1、制定好工作室具体的工作计划。2、更新工作室网页和博客制作,以及微信推送。3、工作室成员开设校级公开课并进行研讨。4、集中活动一次(交流例会),每名成员准备好交流材料。(二)4月份:1、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2、进行工作室网页和博客更新和维护。3、工作室成员开设校级公开课并进行研讨。4、做好南通市课题“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申报工作。(三)5月份:1、举办沙龙,开展研讨。举办以“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的课改沙龙。2、学习专业书刊杂志,力争完成一篇专业论文的写作。3、工作室成员开设校级公开课并进行研讨。4、每月一次集中活动交流例会制度,每名成员准备好交流材料。(四)6月份:1、高考试题研究。2、认真进行教学个案反思和总结。3、工作室成员开设校级公开课并进行研讨。4、抓好“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关于名师工作计划汇总篇2一、指导思想以“名师成长的摇篮、资源辐射的中心、师生对话的平台、教育科研的基地”为宗旨,深化我校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深入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研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提升我校全体地理教师素质、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而开展工作。二、工作思路以课改研究为核心,打造新型课堂、狠抓课堂教学效益;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创优秀教师团队;通过互学互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特色品牌工作室。三、主要举措1、重视计划落实。按照工作室的发展计划,在网上建立工作室博客,并定期上传优秀教案、试题和教学心得。通过对博客上资料的传阅、学习,强化工作室的团队作用,发挥工作室的教育引领和辐射作用。2、服务高三考试。搜集、整理、分析近三年全国高考题,并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全组老师集体智慧,摸清三年高考题的命题规律,把握考查动向,进而分析20xx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的走向,为我们赢得明年高考的胜利奠定基础。同时地理名师工作室成员在网上采集各地优秀试题,包括全国名校的'期中试题、诊断性考试试题,采集并筛选出优秀试题,发到地理名师工作室的博客上。通过这些试题可以让各年级的的复习备考工作更有针对性。3、加强校本研究。继续加强进行校本教材地理必修1、必修2和必修3的辅备纠错工作,完善《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地理的校订工作。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集体智慧,并吸取备课组教师的建议,不断完善教案,形成优秀的公案并上传到博客上,供全校地理教师参考使用。4、深化课改研究。结合学导法“六环节”,探索新授课“课前自学——课堂检测——纠错讨论——当堂作业”和复习课“以练为主,以练定学,以学定教,教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上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加强常规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使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科研成果展示比赛工作,将优秀教研论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推荐到市、省级比赛。关于名师工作计划汇总篇3根据《咸阳市名师带动计划实施意见》和《咸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彬政教发【20xx】22号文件《关于启动县级名师工作室的通知》要求,现就我县幼儿教育名师工作室20xx年工作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培养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实施课程改革、承担教师培训和指导校本研修等5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以网络为主要载体开展研究活动,集聚成员集体智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