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手抄报制作教程(通用22篇).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庆节手抄报制作教程(通用22篇).docx

国庆节手抄报制作教程(通用22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庆节手抄报制作教程(通用22篇)总结是对努力付出的一种认可和奖励。时间是不可逆转的流逝,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时间,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成就。范文中的精彩句子和段落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国庆节手抄报制作教程篇一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中,我们又迎来了“十一”国庆节,我们的祖国妈妈已经72岁啦!过节自然是要放假的,漫长的国庆八天长假,我一定要去参观镇江市内保存得最完好的文化古迹——西津古渡。走在西津渡的小路上,我仿佛已经穿越回了几百年前,悠闲地踏在石板路上。据说三国时期,这儿叫做“蒜山渡”,唐代又叫“金陵渡”,直到宋代以后,才改为“西津渡”。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还是坐船时,看到这里美丽的风景,才即兴写下的呢!不知不觉走到了小码头街,原本寂静的小巷子,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路边有块子,上面写着“台湾美食节”。美食节?难道会有数不胜数的美餐?快去看看!“哎,台北牛肉面吆,快来尝尝哦!”“草原烤肉串!来看看哎!”“好吃的章鱼小丸子哟!”……还有水晶包、鲜榨果汁、老南京臭豆腐、状元饼、海燕窝、大肠包小肠……这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再加上人们的吆喝声,这儿简直就是繁华的集市!这么多好吃的,看得我垂涎欲滴,快尝尝去!最有趣的是油炸冰淇淋。冰淇淋怎么能炸?我一下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买了一根。只见那叔叔从冰箱里拿出一根全身穿着金色“大衣”的冰淇淋(外面用金黄色的粉裹住),放进油锅了“走”一圈,再刷上甜甜的草莓酱,一个看似美味的油炸冰淇淋就完成了。这东西外面一层已被炸成脆脆的“皮”,里面是凉丝丝的冰淇淋,这两者结合,真是其味无穷。吃了这么多好吃的,真是大饱口福啊!不过,我觉得最美味的还是镇江的醋蛋。鸡蛋已经和醋“合为一体”,表面变成了咖啡色。咬一口,酸中带着香甜,让人回味无穷。西津渡可真是个好地方,美丽的风景,美味的特色小吃,还有完好的文化古迹。这,就是西津渡。过节放假去哪儿里呀?要去就去西津渡!国庆节手抄报制作教程篇二徐特立“一生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徐特立断指血shu的故事是一本最感人的爱国主义教科书。1906年,他在周南女校教书,有机会阅读了民报、猛回头、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思想上发生了变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指引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09年的夏天,他应约在修业学校作时事报告。他痛斥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无所不至的侵略,列举了一桩桩传教士毒害中国人民的惨案,他越讲越愤怒,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忽然,他跳下讲台,跑到厨房取出一把菜刀,当众砍下自己左手的一节手指。他用鲜血写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心。因为流血不止,他晕倒了。事后,省内外许多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徐特立的爱国壮举教育了各界人士,激发了许许多多教师和学生的爱国热情。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一本难得的修身教科书。早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徐特立的生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大皮箱,没有大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只是破旧的书籍。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一个风气,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面的人,出门都要坐轿子,显示绅士派头。可是徐特立却从来不坐轿子。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又在一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遇上雨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雨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一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子了。1937年,徐特立领导着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党中央刚进驻瓦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一所学校。一天,徐特立去听课,他穿着破皮袄,腰系一根绳子,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第二天,徐特立又和董必武、冯雪峰一起去听课。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立,教师们大吃一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有两首小诗描述他在延安时的俭朴生活:“延安诸老惟公特,生活简单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建国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质条件好了,他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的,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他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开始,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挤,孙辈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他几次表示不同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