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心理学结课论文(精品多篇)[编辑]大学心理学结课论文(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大学生心理论文篇一摘要:部分高校毕业生面临挤压现象,女大学生在社会职业的选择上却往往处于劣势,民办高校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更加严重,同时也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心理问题。经调查分析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种问题发生比例较高,心理问题既伤害了学生的健康,又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择业。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心理健康从xx年开始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20xx年第一批民办高校毕业生走进就业市场。特别是20xx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始实施以来,截止到20xx年7月我国民办高校达444所,民办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20xx年我国应届毕业生数量将创纪录达到749万。部分高校毕业生面临挤压现象。女大学生在社会职业的选择上却往往处于劣势,由于就业受挫和对就业的不合理认知,内心迷茫等等原因,心理问题发生的几率较高。一、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随机调查吉林省内3所民办高校的四年级学生,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研究工具:1、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检查量表,将从十个方面来了解心理健康程度。本测验适用对象为16岁以人群,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测评普遍采用这一量表。二、结果及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回收有效率92.31%。心理正常214人,占有效回收问卷89.2%,心理问题26人,占有效回收问卷10.8%。分析结果详见表一强迫症状检出19人次、占有效问卷7.9%,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检出11人次、占有效问卷4.58%,抑郁因子检出8人次、占有效问卷3.3%,其他因子的检出人数分别为焦虑4人次、敌对3人次、其他为2人次、恐怖和精神病性各为1人次。经过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女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于全国常模无差异。但是个别因子检出率上存在存在差异。三、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和解决办法(一)大学生群体具有智力发达、情绪情感丰富、自我意识明显、个性张扬、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应该针对大学生的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心理指导培训,学校加大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尽快回到学生生活中。(二)学校应该大力开展针对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工作。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存在只注重就业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再好的创业就业技能也不能很好地执行。由于毕业年级学生正在实习找工作阶段,不可能进行集中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授课模式和心理咨询方式。在离校教育中,针对以往高发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特别讲解,如就业的自我设定、角色定位、抗挫折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就业中不至于盲目、慌乱,提高择业中心理健康意识,遇到就业挫折时能够合理处理。培养学生优良的就业心理品质。(三)针对检出率较高的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进行个体化辅导。1.强迫症状是指以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使个体感到困扰,以致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对症状轻微者可以在加强体育锻炼,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工作,寻找生活的兴趣点,来转移注意力,减缓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针对强迫症状建议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者心理咨询机构就诊。2.人际关系敏感是指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团体、个人与他人相互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或者人际关系紧张,与他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不轻易相信他人。尤其在就业过程中存在此种问题,非常不利于应聘工作,影响就业。3.抑郁状态对就业中的女大学生来说非常不利。如问题较轻,大多数人能够自愈。要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正确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以一时成功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失败而垂头丧气,鼓起勇气,勇于面对困难。如问题严重应到心理医院检查。(四)采用微信、QQ、电话与在校外找工作的同学进行有效交流,关注他们的动态,如微信和QQ动态,发现问题主动联系学生,给学生正确心理指导,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问题、尽快摆脱心理困扰。在就业难的大形势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内心的焦虑不安越来越强,因就业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从民办高校女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出发,来研究就业心理问题,是对以往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次研究既促进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也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有力保证。大学心理学结课论文篇二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运用,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正在被互联网影响并改变着。网络心理咨询作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手段,是对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