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年龄称谓.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3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代的年龄称谓.ppt

古代的年龄称谓.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代的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的特定称谓总角: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垂髻之年:垂髻,古代儿童头发的样式。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指小孩。也指妇女发式。其形先将头发缕在脑后,再在其末端绾成一把,结成一个小团(髻),称垂髻。垂髻,古代儿童头发的样式。即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束发:15岁左右。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黄口:十岁以下儿童。始龀:指刚到换齿的年龄,约七、八岁左右。幼学之年:《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岁(多指13岁)期间。《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象之年:成童的代名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加冠、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及笄之年:女子十五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簪起。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乃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即破瓜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二八年纪。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或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标梅之年: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春秋鼎盛: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汉书·贾谊传》:“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花甲之年:指六十岁。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悬车之年: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即退休之年。《晋书·刘毅传》:“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古稀之年: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之年: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九秩:九十岁。十年为一秩。鲐背之年: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谓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尔雅·释诂上》:“鲐背、耇老,寿也。”郭璞:“鲐背,背皮如鲐鱼。”冻梨之年: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称“冻梨”。期颐之年:指百岁之人。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百年曰期颐。”期,朱熹讲“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人瑞:瑞,通称期颐或称百岁人瑞,常指年纪100岁以上的人。志学之年---十五岁,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耳顺之年---六十岁,从心之年---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