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_井冈山精神学习感悟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_井冈山精神学习感悟多篇.docx

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_井冈山精神学习感悟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_井冈山精神学习感悟多篇导语: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_井冈山精神学习感悟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篇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周年,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热情,切实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月日,市科技局党总支部组织局系统党员干部赴“革命圣地”井冈山,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感受革命斗争精神,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近两天的时间里,该局全体党员干部先后参观了井冈山会师纪念碑、红军营房、红军医院遗址、朱毛旧居等革命遗址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红米饭、南瓜汤,土枪、土炮和红缨枪……大家从一幅幅图片场景和陈列的历史实物中,从讲解员的仔细讲解中,接受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对心灵的洗礼和震撼。在黄洋界纪念碑前,他们组织入党宣誓仪式,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在井冈山北山烈士陵园死难烈士纪念堂前,全体成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革命先辈们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忘我奋斗的革命精神、无私无畏的革命气概,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党员。通过参观学习,该局党员干部的党性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对井冈山精神实质与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纷纷表示,要把弘扬井冈山精神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和政绩观,增强宗旨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现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篇二8月21日至25日,参加了局里统一组织的井冈山红色之旅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参观了井冈山红军医院、黄洋界阻击战旧战场等。这次活动是使我们在了解我党我军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一、教育活动概况活动主要参观了井冈山著名景点——黄洋界,我们一行沿着陡峭的石阶来到了黄洋界阻击战旧战场,那里有黄洋界哨口、朱德挑粮路过的小道和旧战场等景点。在当年红军打炮的地方立了一块碑,碑上是毛泽东同志著名的诗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听导游解说。黄洋界位于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黄洋界景区包括:黄洋界、大井,八面山和上井。黄洋界,是茨坪北面的要隘,坡陡路狭,地势险峻。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后,把黄洋界作为井冈山重要设防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1928年秋,发生了黄洋界战役。当时红军主力被调去攻打长沙,只有不足一个营的兵力留守。湘军侦察到这一情况后,于8月30日派出4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洋界。黄洋界是井冈山的屏障,失去黄洋界,井冈山根据地将岌岌可危。红军在团长朱云卿、政委何挺颖带领下,凭借黄洋界天险,周密设防,团结奋战,终于打败了敌人的进攻。攻打长沙途中的毛泽东听说后,异常兴奋,遂赋诗一首,这就是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黄洋界战役究竟是怎样取得胜利的?有各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也是参观时导游的解说:开战那天,红军连续打退了敌人3次进攻,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特别是红军几乎到了枪毁弹尽的程度。这时突然想起茨坪还有一门主力红军未带走的大炮,于是赶紧派人取来,一共3发炮弹,1发未响,1发打偏,第3发恰好击中敌军指挥所。敌军以为主力红军回来了,吓得狼狈逃窜。现在的黄洋界已不是当年的战争残余景象了,虽然有的战争遗迹犹存,恢复了当年的哨所等,站在黄洋界远眺,现在看到的则是一望无际生态良好、景色秀美、满目葱茏的林海。在这里可以观日出、看云海、欣赏奇峰叠峦雄伟险峻的山脉,以及美丽的杜鹃花和各种各样的树木等大自然景观。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22日,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阔别38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25日,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此次重来,已经过去了38年,只觉得只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短时间;“可上九天揽月”,一代伟人何等的气魄!还参观了大井、上井和小井:大小五井所指的是井冈山上的五个村庄--大井、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