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动”“静”结合“吞”“吐”有法“动”“静”结合“吞”“吐”有法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放在低年段则是说话写话教学。其实,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很乐意说话,但是当要求围绕一个主题,有内容、有条理地进行表述时,则往往就会觉得头疼,会出现各种困难。我认为这与学生现有水平有关,还与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满足于大概的轮廓与整体形象,常常不对事物作精细地分析,容易忽略事物的某些细节;他们的感知活动往往受自己的喜爱决定,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而不是跟着老师走;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想象,但他们的想象情境性较强,目的性较差。于是,有意地观察、有指向地想象、清晰地表达就成了学生在写作中的一个难点。因此,低段写话如何有效帮助学生跨越这个难点,是激发学生写话兴趣、提高写话能力的一个关键。在实践中,我发现可以通过“动”、“静”两条途径,在引导学生吸纳与倾吐中逐步培养学生思维地有意性,让学生慢慢摸索出写话之门道,从而让学生对写话保持兴趣。一、“静”――涵咏吸收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了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那么说和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生动写话的基础。但在大量背诵积累的基础上,我认为还应逐步走向静心赏文,这里的“静”包含进入文本、指浸入字词、静心赏析等含义。低段语文在掌握字词音义的基础上,也应逐步引导孩子学会赏读,我认为这是帮助学生形成书面语感的必要途径,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交融。我立足教材,对于文本中有特点的表述细致赏读,比如二下《狐假虎威》一文,动词描写精当、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随着情节发展,狐狸和老虎内心活动的不断变化,细细品来,趣味横生。教学片段一:【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后,出示:“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师:什么是“窜”?生1:跑师:那能不能把“窜”改成“跑”呢?生2:不行!“窜”速度特别快生3:“窜”可以狐狸想快点溜掉,不要被老虎发现。师:简单的一个“窜”字,你们看到了狐狸的速度,读出了狐狸的心理。真不简单。教学片段二:【学习狐狸被抓后的情节,学生交流到第2小节:“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吗?’”时:】师:狐狸被抓了,怎么办呢?生1:它眼珠“骨碌一转”,说明又在想歪主意了。师:眼珠一转,一个主意。生2:它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吗?”师:怎么问的?生2:扯着嗓子问。师:直接问不就可以了吗?(出示:有无“扯着嗓子”两句话的比较)生3:不可以。“扯着嗓子”说明声音很大。师:那我就改成“大声问”,可以吗?生4:好像也不可以。“扯着嗓子”说明声音很大很大,把全身力气都用上了。师:感觉得不错哦!那为什么要说得那么大声,要用那么大的劲儿呢?生5:我觉得是狐狸在害怕,老虎其实是可以吃了它的,但它不想被老虎吃掉,于是,故意说得那么大声,想让老虎害怕它。师:我听出来了,狐狸在问这句话时,其实心里没底,它借着大嗓门在给自己壮胆呢。用个成语叫做“虚张声势”。“扯着嗓子”这个词用得好啊!你来读一读。……教学中通过“比一比”,“追问”、“换一换”等方式,带领学生行走在关键字词中,在一次次地涵咏、推进中,感受字词句的情感与彰显力,收获的不仅是这个词、这个句,更是对分析、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这一种能力带入他的写话中,则成就了他写话时的思维度。在《续写》中就能感觉到学生或多或少都注意到了动作的描写,如在表示老虎再见狐狸后的气愤时,有学生就写道:“老虎猛地扑向狐狸,把它重重按在了虎爪之下,大吼一声:‘终于让我又逮到你了!’”。在写到狐狸故技重施,老虎识破诡计之时,有学生就写道:“老虎‘嘿嘿’一笑:‘你还想骗我?”还可围绕想展开的说话写话主题,进行前期阅读。比如苏教版二下《练习4》的“说说写写”是关于“可爱的动物”,要求“观察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说说它的样子,再用几句话写下来。”为了提高写话质量,我就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阅读。阅读篇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这次写话着眼于“样子”,那么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就应在这方面突显。阅读中,有意识地把说话要求融入阅读赏析中,着重于描述顺序及语言表达的形象性方面。例如推荐文中有一篇《蜗牛》“今天,我在院子里发现了一只蜗牛。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它的模样:粗一看,很像一只大田螺。它的头一会儿伸出来,一会儿又缩进去。头上有两对触角,第一对触角上长着一双又小又圆的眼睛。身上背着一个螺旋形的壳,走起路来一拱一拱的,太费劲了,难怪蜗牛总是走不快。”低段孩子的依赖性较重,这样的阅读内容既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同时也给了他语言表达的规范,针对他们思维的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