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苦难(kǔnàn)辉煌《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túshū)。这本书必须细细品读,慢慢回味,不可以一蹴而就,一目十行,因为,字里行间的信息量太大了,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事件犬牙交错,是非对错翻云覆雨。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很小的时候,我已经能够熟背毛泽东的《长征》。长期以来,这首诗虽不像山水画、田园诗那样简单,但从字面上看去,总是一种肆意挥洒(huīsǎ)、泼墨抒情的荡漾情怀,类似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好比是触景生情,把千言万语付与祖国的滔滔江水倾泻而出。在这本书中,我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情怀。当我看一些红军长征的纪实文学和影视资料,被红军长征的纪实文学和影视资料沉浸了累月数日之后,再诵读那首《长征》,其间的千辛万苦、悲壮激烈、九死一生的场景叠现眼前,非任何一番苦难、任何一种险情、任何一出悲剧能够再现。阅读了《苦难辉煌》,又一次品尝到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种感觉,这位有着军旅生涯的作者兼具学者、作家的优秀品格,以大量读者从未谋面的档案资料为素材,集中展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腥风血雨,其中最惊心动魄和最感天动地的就是红军长征。视死如归,这是贯穿长征始终的核心精神。无论是奉行王明路线,还是毛泽东路线,红军及其领导人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从未改变。遵义会议之前,主要是湘江之战,战斗(zhàndòu)的艰苦惨烈前所未有,很难想象一条江河途中死伤数万人是何等战况。湘江防线是蒋介石有生以来布防最严密的,也是欲置红军于死地、毕其功于一役的终结之战,而当时的红军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危局,渡不过湘江,红军可能从此消亡,渡过湘江,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此情此景,红军的领导人、红军每一位战士当作何感想?唯有视死如归,才能解释当前的处境。书中有这样一幕直叫人生死感叹。红军主力突围西征后,中央苏区周围剩下红十军团,共辖3个师。在谭家桥战役中,因为军团长刘畴西轻敌,加之部署失误(shīwù),以致兵败。在这次战斗中,十九师师长寻淮洲这位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壮烈牺牲。紧接着,怀玉山一战中,红十军团全军覆没,刘畴西和方志敏被俘。蒋介石费尽心机劝说两位红军战将投降,徒劳无功,最后他们都慷慨就义。今天回头仔细品味那段历史,我们可以指责刘畴西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但在敌人以友情、以官爵、以监禁、以死亡的利诱和威胁面前,我们只有衷心叹服刘畴西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谢谢(xièxie)观赏!内容(nèiróng)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