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讲主要内容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古典货币需求理论(1):费雪交易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古典货币需求理论(2):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吗?1915-1999美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J.M.Keynes(1936):关键假设和主要结论:人们关心的是货币的实际数量(Md/P)而不是名义数量(Md)。影响货币需求的有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与收入正相关;(2)预防动机,即人们持有是为了预防将来非预期的交易需求,也与收入水平正相关;(3)投机动机,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假定持有货币的收益为零,因此如果当期债券带来的利息收益(即利率水平i)上升时,人们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将下降。反之,当i下降时,人们将出于“流动性偏好”而选择持有更多的货币。当i下降到一定程度甚至可能出现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即所谓“流动性陷阱”。凯恩斯主义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续)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续)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续)谁对谁错?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两个核心问题货币需求小结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非常简洁,与现实情况也基本吻合,因而成为宏观经济和货币经济学中的经典分析工具。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需求理论虽然从理论上讲更为严谨,考虑的因素也更为全面,但在实际分析中不够直观、缺乏可操作性。对应章节